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走出兩任總理逾百院士 南開浴火校魂不滅 重生作育棟樑


放大圖片

■南開學校創始人張伯苓(左)、嚴修。資料圖片

由嚴修、張伯苓創辦的南開系列學校始建於1904年,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的私立學校。甲午戰爭後,日本對中國開始了從「蠶食」到「鯨吞」的侵略步伐,早期的南開學校,也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創辦、起步和成長的。因此,「抗日愛國」成為南開的最大特色。學校自創立之初,便一貫秉承教育救國理念,以「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為校訓,為國家、民族培養了大批棟樑之才。其中,文化名人、政商英才層出不窮,不僅有共和國兩任總理,還有中外院士100多位。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大明 天津報道

1891年,15歲的張伯苓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如飢似渴地「師夷長技」,畢業後到北洋水師從軍。甲午海戰大清國一敗塗地,張伯苓憤然選擇了棄武從文的教育救國之路。適逢天津名紳嚴修倡辦新學,二人兩赴日本和美國考察,回國後創辦了南開中學。十幾年間,相繼創辦了南開大學、女中、小學及重慶南開中學、自貢蜀光中學,形成完整的南開學校體系。

校鐘警示師生 國恥銘諸心坎

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後,張伯苓校長令校工每日敲響校鐘,先敲九下,再敲一下,再敲八下,用以警示全校師生勿忘國恥。他召集全體學生慷慨陳詞:「中國之前途較日本有為,吾不應畏日人。」他要求,南開學生把此次國恥「銘諸心坎,以為一生言行之本,抱永誌不忘、至死不腐之志」。師生們隨後組織了「國難急救會」,張伯苓親任主席,集資購置勞軍慰問品,以實際行動支持長城抗戰,慰勞前方將士,鼓舞抗敵士氣。同時,學校還接收當時東北淪陷區的學生免費入學。

1934年10月10日,第十八屆華北運動會開幕式在天津北站體育場舉行,市政府邀請了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駐津領事及武官出席。300多名南開學生組成的啦啦隊在看台上打出「毋忘東北」、「毋忘國恥」、「收復失地」、「還我河山」等旗語,觀眾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看台上的日本天津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惱羞成怒,氣勢洶洶地向大會提出「抗議」,要求嚴懲南開這些「膽大妄為」的學生。作為大會總裁判和南開校長的張伯苓,對日本人的「抗議」不予理睬。

日機狂轟濫炸 名校幾成廢墟

南開人的愛國抗日,被日寇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七七事變」後,平津相繼淪陷。1937年7月29日凌晨,在日軍已經完成對天津事實上的軍事佔領後的第三天,天津駐屯軍司令香木青司悍然下令對南開學校進行毀滅性轟炸。南開大學、中學受到幾十架日機的狂轟濫炸和炮擊,甚至連女中、小學也不放過。轟炸持續了兩天,日寇又派出騎兵和數輛滿載煤油的汽車,在校園內到處縱火。經此劫難,南開大學成為一片廢墟,儀器設備被毀殆盡,珍貴圖書典籍和成套外文期刊遭洗劫一空,那口重逾13,000斤、曾為「毋忘國恥」而鳴響的校鐘亦被劫掠。

據1943年9月25日《私立南開大學抗戰期間損失報告清冊》統計,房屋、圖書、儀器設備、標本、機器、傢具等財產物資損失,按戰前價值共計法幣663萬元(約合當時200萬美元),佔抗戰時期全國高等學校全部財產損失的五分之一。轟炸過後,日本憲兵隊和各類走狗漢奸紛紛出動,佈下天羅地網,大肆搜捕以張伯苓校長為首的南開師生,必欲趕盡殺絕。在廣大愛國市民和租界內歐美國家同情者的掩護下,大多數師生倖免於難。南開學校被毀後,悲憤欲絕的校長張伯苓發表公開談話說:「敵人此次轟炸南開,被毀者南開之物質,而南開之精神,將因此挫折而愈益奮勵。」

相關新聞
李克強:中國經濟「形波動勢看好」 (圖)
無意貶值匯率刺激出口 (圖)
內地開放更多領域吸外資
李稻葵料內地經濟下季「築底」 (圖)
論壇主席看好內地經濟前景 (圖)
師生緣繫半世紀 尊師重教情不移 (圖)
「您永遠是我的老師」 (圖)
百忙不忘探望 名章寄託心意 (圖)
少年近平曾誤會父是「副經理」 (圖)
記者手記:師生之誼 因純潔長久 (圖)
陳秋影 從語文教師到兒童文學家 (圖)
深地鐵增三線 通皇崗文錦渡 (圖)
新聞背景:萬人軌道里程數低於北上廣 (圖)
「風雷」飛行隊津直博會展英姿 (圖)
中國首條環保高速路將建成
空軍航空五項隊成立 (圖)
閩海警1700噸艦亮相 (圖)
三季起實施季度GDP核算改革
習近平:讓貧困地區孩子接受良好教育 (圖)
199教師獲頒 「特教園丁獎」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