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日前正式落成,9,142平方米的實驗大樓設備先進,在此可進行文物保護、文物修復、科技考古、古代工藝技術研究和應用等一系列工作,為目前內地規模最大的文保科技中心。
據悉,上海博物館在此配備了超過6,000萬元的先進科研和修復設備,堪比「文物醫院」。其中包含一台今年7月剛剛引進的高精度計算機斷層掃描儀,用於對文物構造進行逐層的分析。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介紹,上博早在1958年設立文物修復工場,並於1960年增設文物保護實驗室,專職館藏文物保護和文物修復工作,未來還將以上博東館建設為契機,推進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工作的發展。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司長段勇在落成儀式上表示,目前內地擁有4,510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約3,800餘萬件,但是由於所處環境和人為因素的長期影響,加之材質脆化、老化等原因,文物腐蝕損失狀況十分嚴峻,文物保護修復任務十分艱巨,因此如何科學、有效地保護好這些珍貴文物,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長期關注的焦點。
他提到,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館藏文物的保護工作,把珍貴文物的搶救性保護修復作為工作重點,同時加強了預防性保護,近十年來西安文保中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陸續建成文物保護實驗室,為內地文物保護科研機構建設開創了新的里程,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亦將成為樣板。
段勇指出,近年內地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已有很大的進步,通過一批科技專項的實施,較為全面地掌握了館藏文物的腐蝕損失狀況、文物修復概況等,同時還借助跨學科聯合攻關,得到優秀的技術成果,並制定了一批技術規範標準,提高文物技術保護的整體水平,搶救保護了大量珍貴文物,使瀕危文物的損毀狀況得到初步遏制,而國家級文物保護科研機構和行業重點科研基地的人員隊伍、科研條件、保護能力也大幅度提升了。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章蘿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