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英國科學家克里克及美國科學家沃森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讓人們首次窺探這個被譽為「生命之源」的遺傳物質全貌。DNA一大特徵在於兩條「骨架」上的鹼基配對,腺嘌呤(A)配胸腺嘧啶(T)、胞嘧啶(C)則配鳥嘌呤(G),這配對方式造就了DNA獨特的雙螺旋結構,而鹼基的排列次序則構成各種不同的基因。
然而DNA經常受到內外因素衝擊,例如胞嘧啶有時會自發性經歷脫胺化變成尿嘧啶(U),又或是DNA複製時配對錯誤,會造成基因變異。若這些錯誤沒被糾正,日積月累之下,整個基因圖譜便可能改頭換面,使生物或其誕下的後代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次3名得獎者林達爾、莫德里奇和桑賈爾,就分別解構了「鹼基切除修復」(Base Excision Repair)、「錯配修復」(Mismatch Repair)和「核隞臚蟆ㄜ袨_」(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等三款細胞修復受損DNA的不同機制。 ■綜合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