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青年失業問題同樣嚴峻,當地近年經濟不景,年輕人失業率創15年新高,截至今年6月,估計多達41萬名20多歲韓國青年淪為雙失。面對求職困難,很多大學生既不願「屈就」擔任較低職位,又害怕這段「空窗期」將來被面試官問起,索性延遲畢業,等待更好機會。
韓國部分大學容許沒報讀任何課程的學生保留學位,並繼續使用大學設施;其他大學的學生則會故意把學分控制在畢業要求以下,以維持就讀資格直至找到工作為止。26歲大學生李煥熙原定去年2月畢業,他認為「大學生」身份會更有利找工作:「我聽說僱主不喜歡畢業生,會問他們畢業後做過什麼。」據政府統計,韓國33間大學去年有逾1.5萬名學生「延遲畢業」,較3年前增加超過1倍。
抗拒合約制職位
韓國失業年輕人數近年持續上升,從2013年33萬人,到去年增至38萬人,今年上半年更高達41萬人,已是連續兩年創新高。專家指,問題根源之一在於韓國的勞工制度,求職者都想找到穩定有保障的正職,抗拒合約制的臨時職位,尤其是持有高學歷的大學生,更不願「屈就」較低職位。
為解決年輕人失業問題,韓國政府推出了多項措施,包括海外工作計劃及免費就業諮詢服務,又透過減稅優惠鼓勵企業增聘人手,但成效並不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