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翁麗娜)香港人口稠密、住屋短缺,覓地工作至為重要。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指,政府近年致力增加巿區發展密度及改劃房屋用地,惜其拓展空間相當有限,加上社區人士往往對區內的人口密度、配套設施及交通問題表達疑慮。他表示,須善用現有及延伸已發展土地、填海造地、開發岩洞及地下空間等,否則永遠無法擺脫土地短缺窒礙房屋、經濟及社會發展的困局。
陳茂波昨以「再議香港城市人口密度及發展方向」為題發表網誌,提到發展局早前與5個專業團體合辦「土地供應論壇」,不同專業範疇人士為土地發展出謀獻策,事後引起媒體及社會不同界別持份者後續討論,他亦想借網誌回應相關的關注及疑問。
對於有論者重提先善用市區空置土地、臨時用地及新界棕地等。陳茂波指,「所謂幾千公頃市區空置土地、臨時用地」,多數是現有樓宇道路邊旁的土地,而較大幅且沒有預留規劃用途的用地,已經陸續進行檢討及改劃。他反問,政府如不考慮有關用地是否零碎、其周邊環境及實際情況之下就進行發展,恐怕成為別人口中的「盲搶地」。
引美研究指港高密度需覓新地
陳茂波又引用美國研究組織「Demographia」於今年初公佈的調查報告,指香港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達2.7萬人,相當於落後國家的城市孟加拉首都達卡及印度孟買,遠拋離世界各個經濟發達地區;經濟水平與香港相近的新加坡及韓國首爾,它們的每平方公里人口分別為1.09萬及1.04萬人,人口密度大約只是香港的四成。
陳茂波稱,提出這一點並非要「貶低」香港,而是希望客觀地陳述出實際情況。他反問,香港差不多已是全球發展密度最高的彈丸之地,質疑單靠在已經開發的土地上,再進一步提高人口密度,是否可以解決港人的房屋需求。
陳茂波續指,在增加土地供應的具體方法上,政府一直保持開放態度,聆聽不同意見,並積極跟進社會各界提出各種切實可行的建議,按部就班提出各種方案供社會討論。他說,土地規劃及發展是眾人的事,也是特區政府以至整個社會對下一代的責任。因此,他非常希望持份者在對不同論點提出意見時,亦能協助提出解決問題的積極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