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份建議不僅勾勒出2016-2020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藍圖,也關乎每一個中國百姓的工作和生活,他們對此心懷憧憬和期待。
創業創新者「未來更忙碌」
「90後」甘肅人趙子然的「未來五年」必將在忙碌與希望中度過,這一點他很清楚。他和朋友半年多前創辦的無人機航拍綜合服務平台「航拍中國」互聯網項目,目前已積累了5萬用戶,公司運營進入正軌。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動力,創業創新舞台廣闊。無人機正是閃爍着「創業」「創新」光芒的「中國智造」新標籤。
「無人機行業的大門只是剛剛打開了一個縫,在不久的將來,市場勢必更加廣闊。」趙子然說。
當下的中國正沿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推進簡政放權,使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得到更充分發揮。
理順政府和市場關係,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改革的主旋律。鼓勵創新創業,是通過改革釋放經濟增長新動能的體現。人們普遍認為,激勵創業創新的措施在「十三五」規劃中將有更多體現。
「按照規定,所有飛行都需要申報計劃。可目前政策監管並不完善,執行力度不強,很多從事航拍的並沒有申報。」趙子然說,「希望相關政策能夠更加完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雙創經濟」將激活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讓中國經濟始終勃勃生機,同時有利於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
城鄉生活「越來越紅火」
「大棚面積擴大到5畝左右;每年開車去旅遊幾天;家裡小樓小院裝修升個級。」鄭明水細數屬於自己的「十三五」藍圖。
距洛陽100公里開外的河南中牟縣官渡鎮大馬寨村村農民鄭明水有三畝鋼架大棚種果蔬,一年純收入10萬多元人民幣。
「我家有19個車軲轆,小院兒停得滿滿當當!」老鄭掰着指頭說,三輪車1輛、兩輪電瓶車1輛、小四輪1輛、拖拉機1輛,最近還買了輛國產吉利牌小轎車。
同樣樂滋滋的還有48歲的高級技師楊文革,他是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的車間工人。去年,借助洛軸棚戶區改造工程,老楊一家三口住了40多年的房子「升級了」,和房子一起「升級」的還有工資福利,談起增長了3倍的收入,老楊說:「做夢也會笑。」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民生改善成果卓著。中共十八大首提收入倍增,三中全會將實現居民收入倍增的時間節點確立在2020年,由此成為「十三五」規劃的主要任務。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