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創科月辦600活動 醫食住行全有份


放大圖片

■創新科技署助理署長(政策及發展)林雅雯表示,活動涵蓋了醫、食、住、行四個範疇,希望能提升市民對科技的興趣。 香港文匯報記者鄺慧敏 攝

林雅雯:彰顯科技緊繫生活 冀營造良好環境迎挑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鄺慧敏)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反映創新科技能改變世界。適逢10月至12月是「創新科技月」,負責本港科技發展的創新科技署,舉辦逾600項活動讓公眾及業界參加。 創新科技署助理署長(政策及發展)林雅雯表示,活動涵蓋了醫、食、住、行四個範疇,希望提升市民對科技的興趣。她又表示,政府致力營造良好的科研發展環境,縱使受到亞洲其他國家的科技挑戰,但對本港科研發展前景仍具信心。

「創新科技月」旨在向社會推廣創新及科技,讓市民了解創新科技對本港發展的重要性。日前結束的「創新科技嘉年華」為「創新科技月」的重點項目,今年主題是「創新.科技.邁向無限未來」。雖然活動已連續舉辦5年,但林雅雯指,每一年都有不同的科技產品,大學、科研中心及企業各式的研發產品,每年都給市民驚喜,「今年比較多有關機械人的展品,例如職業訓練局研發了一個能夠照顧長者的機械人,中大亦有機械人展覽。」她續說,今年有不少關於醫療科技的展品,如一個與人體相似的小型心臟可用來測試藥物,又有大學設計了有關太極的遊戲,活動非常多元化。

花多眼亂 難選展品

科學知識深奧又複雜,為了使科研貼近現實,創新科技署特別挑選一些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技。林雅雯表示,展覽涵蓋醫、食、住、行四方面。她表示,挑選展品是籌備工作最困難的一環,「參加的單位太多,每個都有很好的科研作品,所以真是花多眼亂。」最後,她選擇一些市民未見過,又能夠令大眾明白的科技產品,而牽涉較深奧的科研展品則不被採納。

嘉年華由多個機構包括大學、生產力促進局及非牟利組織協辦,林雅雯指,只靠政府的力量推動創新科技不足夠,要以「官產學研」方式合作,「研發中心及大學均有優秀的科研成果,非牟利機構則在舉辦工作坊上有豐富經驗,他們的新概念為公眾帶來全新體驗。」

創科基金批出98億支援

除了舉辦「創新科技月」外,創新科技署亦致力推動本港科技發展,轄下5個研發中心分別是:資訊及通訊科技、紡織及成衣、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究、物流供應鏈及車零部件,各個研究中心曾開發多種技術,包括全港首部電動巴士、智能盲人手杖等,署方提供「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資助部分研究項目,該署數據顯示,直至今年9月30日,共批出98.44億元。

林雅雯表示,基金並沒有限定申請人的研究項目,只要科技能應用於生活、有機會商品化便可申請,同時也為大學及其他機構提供研發的誘因,「我們不會限死他們要什麼研究,讓他們有彈性。」她指出,今年4月推出的「企業支援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企業,每間企業最多可獲1千萬元,但企業不一定要還款,「當然我們會監管,企業需提供風險評估、財務報表及他們的研發成果,但我們容許失敗,因科研不一定有成果」,她認為財政支援可助科技變成商品,特別是初創企業、小型企業得到財政支援後,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港重視營造良好科研環境

談及未來科研發展,林雅雯認為,雖然亞洲其他地方研發的技術愈來愈好,但本港也具備良好科研條件,硬件方面,5個研究中心、大學,以及科學園、數碼港,均為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企業之間亦有很好的協同效應,不同企業可合作,開拓商機。」軟件方面,本港大學培育大批優秀人才,加上法治較完善,亦有良好的知識產權制度,相信整個生態環境能吸引人才和公司來港,不過她認為政府仍需繼續努力,營造更好的環境予各界發展。

相關新聞
民記區選傳薪火 服務大眾情更熾 (圖)
李慧k勉「新丁」:拚實績 展誠意 (圖)
「利東孖寶」:剛柔並濟為民打拚 (圖)
九東李美蘭:為街坊多爭權益 (圖)
新東梅少峰:用勤力踢走懶人 (圖)
新西鮑銘康:望汗水澆灌社區 (圖)
民建聯首次參選的候選人
「專」幫街坊 深得「民」心 (圖)
民建聯中西區參選名單
特稿:「青b」有計 為「您」做事 (圖)
張國慧爭連任 陳勇讚「國家級智慧」 (圖)
北區12將誓師 數百人撐場 (圖)
民建聯北區候選人資料
500街坊挺「公民力量」顯團結 (圖)
「公民力量」候選人
林作鑽石山誓師 主打「理性溝通」
林卓廷一味抹黑 王潤強批技窮
鴿黨口講「搏盡」 區鎮樺屢缺席「懶盡」
莊健成盼從商心得助元龍增值 (圖)
開闢兩岸和平發展新時期 「習馬會」彪炳史冊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