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A股的表現已由第三季的悲觀情緒中,慢慢恢復過來。即使A股重啟IPO,對股指也未構成太大影響。圖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外景。 資料圖片
涂國彬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過去幾個月,全球市場的資產部署,顯然是以美國聯儲局是否加息,作為最重要主題。相比之下,從國際傳媒的角度,對於中國A股的關注,較第三季的時候,已有點放輕鬆了步伐。然而,就在焦點以外,近日所見,中國經濟改革的步伐,卻沒有停下來。對於資本市場的支持,也繼續有動作,一直以,全球資產配置和內地企業板塊選股之間,都是港股投資者的生存空間,當然值得多加思考。
事實上,隨茠韙趥熅氻H外訪,不難發現,A股的表現亦由第三季的悲觀情緒中,慢慢恢復過來。股價或股市指數是其一,量能成交的數額是其二,而最近重啟新股一事,亦象徵要由當日危機中,慢慢回到正常的軌道上。關於重啟新股一事,值得特別討論。
是的,假如市場力量要作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則股票市場的集資活動,既是正常功能,便理應繼續容許運作。以此觀之,重啟新股是遲早的事。以往大家擔心凍資問題,但經過2014年新股活動出現了大批贏家,賺錢經驗催生大盤的炒作,則如今要擔心的,焦點應不在此,即使A股在第二季大跌,但真正關鍵是能否讓市場休養生息後,有自我復原的機會。
顧及大量凍資不利影響
近日所推政策,顯然已顧及這一方面,沒有凍資的問題,但其實這只是整個部署的一小部分。關鍵是,新股活動的過程中,可能帶來潛在資產價格波動,尤其是因為股價漲勢產生的自我實現預言式憧憬,以及槓桿放大的潛在止損拋售帶來的系統性風險,都是要適當控制的。
觀乎最新的新股遊戲規則,顯然都在這方面有較多蚞央A不是不讓大家打新,只是要設法減低一窩蜂的新股活動,以免辛苦得來的穩定,又要轉為突如其來的炒風。
既然遊戲規則中,對於不同投資者可以參與新股的程度,已經有一定的安排,有一定的比例,而不是任憑投資者喜歡則全力打新;這樣一來,換個說法,要拿到入場門票,也得有點資格才行。至於這個資格,就是本身持倉的情況。
舉措助減「打新」吸引力
以此觀之,既無必要高度槓桿以博取較高機會打新成功,也自然減少了打新活動的吸引力。反過來說,按比例的派發資格,也限制了沒有持貨能力者帶來的波動性,整個安排就是要減低波動為主,但又可以容許新股活動有秩序開展,以便企業有本身集資渠道,而也不必因為監管當局的關卡,增加很多突如其來的不明朗因素,時而容許太多,時而限制太多。
無論如何,這種以穩定步伐開展活動的方針,很可能在隨後不同領域中得見,市場活動可以搞活,但不是一下子瘋狂起來的搞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