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論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善用手中票 選好區議員


韋 剛 中華出入口商會榮譽參事

香港回歸以還,逐步走向民主。第5屆區議會選舉將於2015年11月22日在香港各區舉行,新一屆區議會將不再有委任議員,全部431個議席由合資格市民普選產生,任期四年,即由2016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

反對派禍港殃民不配做議員

目前這屆區議會任期之內,本港發生了不少令市民觸目驚心的大事。最引人注目是去年發生的「佔中」行動。這由反對派發動及實際參與的違法禍港行動,至今其犯法分子仍未完全獲得應有的懲罰,違法暴徒仍然不時蠢蠢欲動,企圖令「佔中」死灰復燃。在這次區議員選舉中,有些「佔中」參與者還搖身一變,遮起豺狼惡相,扮成「和平天使」,務求博得市民一票,得以躋身區議會,改變其為市民服務的宗旨,將區議會歪曲成政治鬥爭的舞台,為其改變香港顏色,將香港變成反中亂港橋頭堡服務。

因此,這一次的區議員選舉,實際上是關乎香港的繁榮穩定,決定區議會為誰服務的選舉,是與每一位市民福祉有關的大事。每一位市民要珍惜民主賦予的權利,用好手中珍貴的一票,看清選舉的對象,不要被花言巧語蒙蔽,慎重地考慮清楚,明確地找到心儀的候選人,投下影響香港社會的重要一票。

區議員本來最基本的職責是了解民生、尊重民意、反映民情、解決民困。所以,必須由經常深入群眾、服務社會的人去擔任。若由那些歪曲民意、違法亂紀的人鑽進區議會中,將區議會變成了反對政府、阻礙民生的平台,香港將陷入政爭泛濫之中。

這次選舉是「佔中」失敗後的第一次選舉,違法暴力「佔中」失敗之後,反對派並不改弦易轍回歸正途,仍然死不悔改,現在正企圖削尖腦袋、改頭換面混入區議會,企圖以另外一種形式為害廣大市民,冀求以白骨精變成觀世音的姿態去迷惑大眾,欺騙選票。競選期間,反對派無所不用其極,以骯髒陰險伎倆攻擊建制派。所以,市民要明察是非,一方面要了解候選人的底細背景,另一方面要審查他們的歷史行為,不要被他們的抹脂笑臉所誤導。

將手中票投給真心為民的建制派

企圖使香港變色的「佔中」及其各式各樣後續活動,破壞香港的民主進程,區議會選舉是我們逐步發展民主政制的重要一環,為要使這發展穩步前進,每一位香港市民都要善用手中一票,它代表茈薔D、進步、福祉、前途,決不可讓反對派得逞,如果讓這些蠹蟲棺げi入區議會,香港將禮崩樂壞,社稷殆傾,庶民遭殃。

反對派處處與民為敵,逢中必反,在立法會中長期「拉布」,妨礙施政,撕裂社會,製造對立,如果區議會中也產生更多這類議員,對立現象將更為惡化,短期內會對民生不利,長期則更會影響政府施政,甚至再引發社會動盪不安。所以,防微杜漸慎防蟻穴,要提防法治基石被侵蝕,不要把作奸犯科違法亂紀的壞分子選進區議會。

建制派的候選人珠玉紛陳,有良好的服務社區記錄和出色表現,「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為民求福,為民謀利,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地將手中一票投給他們,讓建制派候選人可以名實相符地實現為港為民的理想。

相關新聞
來論:反對派以「佔中」催票逆民意 建制派堅持為民初衷受歡迎 (2015-11-16)
廿四味:譚香文導演「竊聽風雲」令人齒冷 (2015-11-16)
選出真誠服務區議員 加快創新造福市民 (2015-11-16)
香港基本法對行政長官財產申報的監督機制 (2015-11-16)
善用手中票 選好區議員 (2015-11-16)
區選群魔亂舞 逃不過選民火眼金睛 (2015-11-16)
專注發展 經濟共享 (2015-11-16)
反對派激進對抗 難挽區選劣勢 (2015-11-14)
「習馬會」創兩岸關係新高峰 展政治智慧具啟示作用 (2015-11-14)
習主席強調保護投資者權益傳遞了什麼信號? (2015-11-14) (圖)
日本須正視歷史 保東亞互惠共贏 (2015-11-14)
免補價出租資助房屋的探索 (2015-11-14)
廿四味:「長毛」又搞破壞 是時候「收工」 (2015-11-13)
承擔歷史責任開創未來 「習馬會」搶佔兩岸關係制高點 (2015-11-13)
解讀「十三五」:國家「十三五」規劃中的香港機遇 (2015-11-13)
西方走廊:荒唐「巡航」凸顯奧巴馬黔驢技窮 (2015-11-13)
誰也不能忤逆歷史大勢及民族大義 (2015-11-13)
粗鄙失格嶺大學生 褻瀆「博雅」精神 (2015-11-13)
「港大關注組」又發動投票 欲逼宮篡權當「太上皇」 (2015-11-12)
廿四味:「傘兵」寄望「首投族」不過黃粱一夢 (2015-11-1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論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