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雖然學界有操練風氣,但有學者指出,取消TSA亦無助解決問題。圖為一般小學生上課情況。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有自稱「教育專業」的團體,不理前因後果誓要推倒全港性系統評估(TSA),也有學者敢於在爭議聲中為TSA「平反」。研究課程與評估的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國語言及文學部助理教授羅嘉怡就指出,雖然TSA中文科的篇章字數,較10年前初推出時有所增加,但與國際上類似的評估「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抽樣研究計劃」(PIRLS)比較,小三TSA比後者早考一年,而篇章總字數及考題卻少三至四成,可見TSA考核內容屬合理水平,與全球約50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的期望相符。她坦言,TSA根本毋須操練,廢除亦不能解決問題,「若以教育專業去看,反而應該更仔細去看TSA報告,以診斷學生的學習困難。」
教協以及一眾反對派議員最近着力發動推倒TSA的行動,除了學界人士大嘆事件被「政治化」外,也有學者本着研究結論,為大眾剖析TSA的設定是否合理。
羅嘉怡:考核學習階段平日所學
羅嘉怡接受本報記者電話訪問時指,TSA的目的是要評估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後,是否能達到相應能力水平,好迎接下一個階段更艱深的學習,若發現學生有力有不逮之處,亦可盡快改善。她強調︰「TSA的考核內容就是該學習階段要學的東西,都是大家平日所學,根本毋須特別去操練。」
社會上對TSA反對的聲音,其中一「理據」是指TSA的考題太深太刁鑽,並不合常理。而羅嘉怡亦以此作深入分析,並以國際廣獲重視的「PIRLS」作橫向比較。
她表示,從縱向看,小三中文TSA一直維持兩篇閱讀篇章,其中一篇維持約200字至300字,而另一篇則從2004年的近300字增加為去年的約1,000字。
不過,羅嘉怡亦強調,對考核小四學生的PIRLS來說,兩篇中文篇章都各有逾千字的篇幅,最多更達到近1,400字,短答題的數目也明顯更多,從總字數及題數計TSA仍較PIRLS少三四成(見表),「雖然說小四和小三有一年的分別,但我們可以看到,全球約50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都期望小四學生、約9歲的學童可於80分鐘內做到這個份量的評估,而這個份量明顯比TSA要多。」
既然TSA設定合理,又不影響學生成績、派位,不影響學校收生和評級,為何還會出現問題呢?
羅嘉怡認為,這是因為現今教育環境下,教師常常要趕進度,有太多東西要教學生,但卻未能讓學生一一掌握,最終就出現操練情況,希望學生可提升能力,「但如果可以在課程上刪減一些,讓學生每一課都能學好該學的東西,例如詞語運用、推論、綜合歸納重點等,就不用去刻意操練學生。」
她坦言,不少教育工作者對自己亦有期望,希望可以提升學生水平,亦是原因之一,「操練的問題,廢除了TSA也沒有作用,因為總會有其他考試測驗,也會有這樣的壓力。」
TSA如火:可造福可釀災難
羅嘉怡形容,TSA就像火一樣,用得好可以造福人類社會,用得不好則可釀成災難,但不能因為有不好的可能,就要全面禁火,「若以教育專業去看,反而應該更仔細去看TSA報告,以診斷學生的學習困難。每個人的學習都會有其困難,這是很正常的事,否則學生就不用學習了。單是提升分數是沒有意思的,應該要分析學生的強項弱項,再去對症下藥,改善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