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聶錦勳學到老 82歲9學位


放大圖片

■聶錦勳展示他的進修記錄及時間表。  黎忞 攝

SPACE授榮譽院士 表揚積極進修助辦學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有人視讀書為苦差,有人卻愛在知識的大海中遨遊,不斷發掘新知識。今年82歲的聶錦勳是終身學習的典範,自1956年畢業於香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後,56年來不斷進修,先後取得9個學位,當中2個是博士學位,經濟、科學、人文科學等均有涉獵。他近日獲港大專業進修學院(SPACE)頒授榮譽院士銜,表揚他對社會的貢獻及積極學習的精神。

由於長年進修,他對時間管理極有心得,經常將工作、讀書和空餘時間仔細記錄,以免浪費光陰。除了積極進修外,他亦積極服務社會,如參與靈實醫院重建及協力開辦多間學校。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是聶錦勳的座右銘。少年時入讀皇仁書院時已表現突出,大學入學試中考獲全校第三名,數學科更是第一名。當時他一心想在大學修讀科學相關科目,但由於中英文成績稍遜,也有色弱問題,故改讀港大的土木工程。

曾任拓展署署長 每月檢時間表惜光陰

大學畢業後,他在政府工務司署擔任見習工程師,其後有份成立運輸署的交通及運輸調查部,又曾任職拓展署署長、路政署署長及署理工務司,1992年退休。

工作之餘,他開展了其進修的鴻圖大計。他笑言:「讀書範圍十分雜,而且讀書是我人生最大興趣。」截至2012年,他先後取得9個學位,包括土木工程及神學2個博士學位,數學及交通工程2個碩士學位,中國人文學科文學士等。他又積極修讀科學副學士,以彌補大學時的遺憾。現在他是香港大學、倫敦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等名校校友。

人生苦短,聶錦勳有其時間管理的哲學,他會以「小時」做單位,記錄進修及鉦蒏肊猁廑O的時間,如修讀首個土木工程學位時,他花了3,630小時,唸科學副學士則用了10,394個小時。同時他又會記錄工作、看書和空餘的時間,並每月檢視時間表,絕不虛耗光陰。

雖然擁有亮麗的學歷,聶錦勳謙稱自己「無讀書天分」,向來只是靠努力去讀書,「中學時曾經試過不合格。」他育有5個子女,其中4人擁有大學學位,他不期望子女「接棒」延續他的終身學習之路,「會任由他們自由發揮。」現時他未有其他進修計劃,卻選擇重溫書本以鞏固知識。

拓辦多家中小學 替靈實規劃重建

讀書之餘,聶錦勳也經常參與社會服務。前港大電機工程講座教授金新宇牧師一直有辦學的念頭,聶錦勳應邀參與辦學,結果1964年成立了迦密辦學團體,同年開辦了迦密中學,多年來更已先後開辦6間中學及3間小學。他又替中華傳道會開辦3間中學,更擔任部分學校的校監或校董。

退休後,他擔任基督教靈實協會的執行總監,發揮專長為靈實醫院規劃重建。

港大專業進修學院在上周舉行第二屆榮譽院士頒授典禮,向4位來自不同界別人士頒授榮譽院士銜,除了聶錦勳外,其他獲嘉許者包括:港大專業進修學院董事黃景強、港大專業進修學院前院長楊健明、致力推動學生交流計劃的慈善家李韶。

相關新聞
聶錦勳學到老 82歲9學位 (2015-12-07) (圖)
「無言老師」捐遺體 中大撒灰告別式 (2015-12-07) (圖)
校園放大鏡:德貞女中邀小學生體驗 (2015-12-07) (圖)
大學遊蹤:愛上峇里小王子「綠星球」 (2015-12-07) (圖)
專上課程加學費 明愛幼教勁升15.2% (2015-12-04) (圖)
部分自資課程加價情況 (2015-12-04) (圖)
聯招幼教社科熱 逾百學生爭一位 (2015-12-04) (圖)
TSA委員會增中小學界代表 (2015-12-04) (圖)
4知專畢業生 贏百萬設計獎 (2015-12-04) (圖)
城專臥龍崗合辦3銜接課程 (2015-12-04) (圖)
中大招「精嬰」研腦波治語障 (2015-12-03) (圖)
已派員視察國力 教局:依程序處理 (2015-12-03)
非聯招專上課程今起網上報名 (2015-12-03)
校園放大鏡:玫瑰崗校學術周「寓學於樂」 (2015-12-03) (圖)
QS求學城市榜 港失「亞洲一哥」排名 (2015-12-02) (圖)
QS最佳求學城市亞洲城市排名及分項評分(只列部分) (2015-12-02) (圖)
港大研發新合成物 抗癌抗愛滋 (2015-12-02) (圖)
科大夥微信建人工智能實驗室 (2015-12-02) (圖)
浸大辦兩場漢語教學講座 (2015-12-02)
逾2萬VTC生畢業 高級文憑就業率90% (2015-12-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透視眼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