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香港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生物多樣:保育海岸研生態 分析垃圾追源頭


放大圖片

■年輕人參加了「育養海岸計劃」,到大埔元洲仔紅樹林進行生態調查。 莫雪芝 攝

除環境監測外,生態普查同樣要求大量的現場科學數據,是「公民科學」熱門領域。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去年起推行的「育養海岸計劃」,為香港其中一個最大型的同類計劃,項目組織了數十名相關學科的大學生擔任「海岸科學家」,以顧問角色支援數百名義工,於全港約30個具生態價值的海岸地點,系統化記錄生態品種及污染情況,成為保育海岸環境的重要科學素材。

記者早前跟隨計劃到大埔元洲仔紅樹林地段調查,項目經理楊松穎指,一眾「公民科學家」會利用科學化及系統性的方法去收集海岸數據,包括搜尋不同的生態品種,幫助建立香港生物多樣性的資料庫,同時分析海岸垃圾的分佈及來源。計劃早前公佈首階段結果,包括在紅樹林平均記錄27個生態品種,泥灘則平均有26個;而海岸垃圾以塑膠佔最多,比率逾六成。

增生態保育意識

有份參與調查的浸會大學國際學院環境保育課程學生鄺炫碩,從活動中學習到不少生物調查知識,以及「樣方」及「樣線」等科學採集方法。他認為「公民科學」的概念雖然較少為港人認知,但對大眾來說往往較易掌握,值得推廣。本身為海洋生物學博士的浸大國際學院講師嘉德智(Stephen Cartwright)亦有參與計劃,他指該「公民科學」項目不止在於組織義工清理海洋垃圾,而是透過公眾參與和調查,了解生態情況及垃圾來源,同時提高社會的生態保育意識,再配合科學化的結果,推動政府增加措施,解決污染問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相關新聞
李卓人收「肥水」 「佔中」旗手奇勇 (2015-12-21) (圖)
特稿:黎金加倍重賞 工黨甘當狠卒 (2015-12-21) (圖)
贈受雙方對肥水倍增說法 (2015-12-21)
工黨骨幹「佔領」事件簿及控罪 (2015-12-21)
疑因「飲黎水」 長毛狂撐「佔」 (2015-12-21) (圖)
金主幕後發動 「打手」台前演出 (2015-12-21) (圖)
社民連涉「佔」事件簿及控罪 (2015-12-21)
私袋無記賬 暗吞款額隨時超兩筆 (2015-12-21) (圖)
特稿:兩筆「賞金」共百萬 半數消失被「落格」? (2015-12-21)
雨如淚民同哭 各界送別杜太 (2015-12-21) (圖)
名留青史:張曉明讚不屈風骨 融港人集體記憶 (2015-12-21) (圖)
特稿:徙置區居民昔受惠 眺望靈堂送別恩人 (2015-12-21) (圖)
桃李滿門:難忘杜太笑臉 慕光生:一切留心中 (2015-12-21) (圖)
人人做科研之三:踏遍香江 學生合製光害圖 (2015-12-21) (圖)
準確數據:採集數據多意外 質量參差因外行 (2015-12-21) (圖)
監察天氣:社區網絡助「觀天」 中學可「玩」電磁炮 (2015-12-21) (圖)
生物多樣:保育海岸研生態 分析垃圾追源頭 (2015-12-21) (圖)
法律界:李卓人袋捐款利息涉刑罪 (2015-12-20) (圖)
合和指本地消費增長不俗 (2015-12-20) (圖)
喜迎聖誕:港人外遊賞雪 北海道最火 (2015-12-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香港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