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布、點人數已成為反對派癱瘓議會常用手段,早前《版權修訂條例草案》二讀審議時,反對派多次提出點算法定人數,最終令立法會因法定人數不足而流會,草案被迫押後再處理,平白浪費了預定的兩天半開會時間。反對派一直把「監察政府」掛在口邊,出席立法會、提出質詢,就是監察政府的最基本責任,如果連出席立法會、提出質詢、投票支持或反對議案也不做,實在想不到反對派留在議會內有什麼作用。
今次版權修訂草案,相比2011年原來的草案,進一步吸納不少民間意見,並因應網民關注點而作出修改,特區政府向公眾解說草案內容,以及平衡保障知識產權與創作自由的工作上,亦較過往有所進步。對於條例修訂中的意見分歧,議員應透過審議向政府及社會反映各方意見,以爭取共識,即使最終不同意或不滿意修訂案,便應光明正大地投反對票,而不是像現在耍流氓般的態度,不願支持,不敢反對,只能以拖字訣,拖死議會進度。
反對派「賴」政府無確保夠人開會
更離譜的是,反對派不單拖,更會「賴」!竟將流會責任「賴」在建制派未有為出席會議「編更」,「賴」在政府沒有派「狗仔隊」確保有足夠議員開會。難道建制派有編更,反對派就可以不出席會議?政府有狗仔隊「催」議員開會,反對派就會乖乖出席會議?說穿了,反對派透過點算法定人數,促使流會、癱瘓議會運作的圖謀得逞。反對派今日以流會「拖死」版權條例,以後亦會繼續以流會「拖死」任何立法會需要處理的事項,包括關乎民生的財政預算案,完全是犧牲社會發展、罔顧港人利益,這是社會極不願意看到的。
反對派可以刻意透過製造流會方式拖死正常法案審議,反映目前立法會議事規則存在缺陷。以目前建制派的力量,要在立法會內維持會議法定人數,並不容易。日後,若香港需要通過一條有較大爭議但確實必須的法案,製造流會的手段更是反對派必用及常用的「有力武器」。因此,研究及修改議事規則,防止反對派濫用拉布,以及惡意製造流會,實在十分迫切。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