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 馬玉潔 北京報道)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見圖)近日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2016)上表示,未來的教育變革首先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社區,同時也需要國家力量整合教育資源,建立起免費、優質的資源平台。
朱永新說,從信息技術產生以來,人們一直努力地探索教育變革,這種探索經歷了幾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是工具與技術的變革,第二階段是教學模式的變革,出現了「慕課(MOOC,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和「翻轉課堂(重新調整課堂內外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交給學生)」等,但並未對教育產生根本性影響,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沒有進入到第三個層次--學校形態的轉變。
倡定制化個性化教育
「美國前教育部長鄧肯曾經說過,我們在教育上的投入不能算不多,包括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但是遠遠沒有產生像在生產和流通領域那樣的效果,根本原因在於教育沒有發生結構性的變革。」朱永新指出,未來基於「互聯網+」的教育變革,首先要建立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社區,學生不必每天按時到校學習,在形成最初的知識結構後,學生將通過自主學習,建構起能夠滿足自己個性化學習的知識結構,標準化的教育將會轉向定制化和個性化的教育。
倡建國家教育資源共享平台
在朱永新看來,學習方式的變革會對學習內容提出更高的要求。他指出,現在國內有很多公開課,但沒有一個國家層面的、免費的、能夠把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資源集合在一起的資源平台。「現在我們每個縣、每個學校都去建自己的教育平台,自己的資源中心,那麼多的投入,太浪費了。國家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把資源整合起來,能夠使『死資源』變成『活資源』,把靜態的課程變成動態的課程。」
他同時表示,評價和考試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風向標,現在的評價體系過於落後,未來的評價將茞援韞峇j數據自動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記錄的同時發現學生的知識點缺陷,及時幫他改進,文憑的重要性也會逐漸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