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解讀多變「馬騮」


放大圖片

■「天天向上」原創人,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榮念曾。

1.「全球語言Emoji」:上世紀九十年代,栗田穰為日本傳呼機短訊設計的符號表情,經Willem Van Lancker寫實風格設計改造後,成為風行全球的圖形化符號Emoji。它不僅超越了文字表達的局限,更好地傳遞情緒,也突破了地域、文化界限,令語言不通者通過圖像表情了解對方的所思所想。杜翰煬認為Emoji成為全球語言是非常有趣的一個文化現象,所以採用大家會覺得親切的Emoji馬騮表情作為「天天向上」面具。

2.「I AM A MONKEY」: 「I AM A MAN !」曾經是黑人男性或奴隸為自身的人權、尊嚴、自由去抗爭時所高呼的口號。他們想告訴奴隸主或其他種族的人群,自己絕非他們眼裡低人一等的「BOY」,而是應該具有同等社會地位的「MAN」。自此,「我是一個男人!」這句口號逐漸演化為宣傳公義、人性、自由時的聲明。「I AM A MONKEY」則是其設計師Dio Lau以猴子視角出發的吶喊。

3.「好奇的長毛」:于逸堯希望在光滑平面的雕像上表現出猴子毛髮的質感。從事音樂創作的他首先想到的是包含了情緒、韻律、節奏的線性標點符號。猴子在是十二生肖中最活潑,最接近兒童的動物,孩子們的世界充滿問題與好奇。他希望利用一個個的問號喚醒市民的童心,讓好奇引領我們天天向上。

4.「悟空的金剛箍」:在榮念曾眼裡,孫悟空像極了香港人,靈活聰明但需要學習和金剛箍相處的智慧。我們有時候是令自己頭痛原因所在。有了知識儲蓄才可以不懼頭疼,同心協力從文化角度出發,創造性地解開政治、經濟、城市規劃、教育及環保方方面面的「金剛箍」。

相關新聞
巨人「天天」一十二變 走上街頭玩「COSPLAY」 (2016-01-13) (圖)
解讀多變「馬騮」 (2016-01-13) (圖)
陳娟《曇花夢》再現京城 (2016-01-13) (圖)
大型交響合唱《敦煌》首演或亮相首屆絲路文博會 (2016-01-13) (圖)
明代風華 一個時代的符號與記憶 (2016-01-09) (圖)
走東走西:反叛年代 (2016-01-09)
長影舊址博物館引入英國劇目 (2016-01-09)
曲雲、孫卓 舉辦古箏演奏會 (2016-01-09) (圖)
「動.融」雕塑展 (2016-01-09) (圖)
南豐六廠:用紡織藝術講故事 (2016-01-06) (圖)
甘肅建成博物館 展示鮮為人知的「北茶馬古道」 (2016-01-06) (圖)
「飛天離地絕技團」本港上演頂尖特技 (2016-01-06) (圖)
好去處:「前後」交疊時間 重整油街記憶 (2016-01-06) (圖)
饒宗頤文化館 凝聚青年文藝力量 (2016-01-06)
傳統童服中的親情密碼 (2016-01-02) (圖)
走東走西:丁丁歷險記 (2016-01-02) (圖)
「天使的微笑」慈善攝影展記錄兒童夢想 (2016-01-02) (圖)
港台兩地劇團賦予傳統藝術新面貌 (2016-01-02) (圖)
好去處:銅鑼灣書香迎新年 (2016-01-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