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收藏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藝訊:中國大眾藝術消費習慣與趨勢論壇登陸澳門


中國藝術品市場在最近五年處於持續的調整期,並呈現兩大顯著趨勢:一方面是以拍賣市場為代表的二級市場逐漸走向理性,買家普遍持觀望態度,信心指數有待回升;另一方面是文化創意產業在政府扶持下蓬勃發展,新興的藝術消費品市場正在形成。

日前「中國大眾藝術消費習慣與趨勢」論壇在澳門舉辦,由《藝術商業》雜誌執行出版人兼主編馬繼東主持,特邀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兩位名教授共同分享內地文化市場的最新發展態勢,並在論壇上率先披露《中國藝術消費品指數》(2015)調研的部分重要成果。

黃雋教授從經濟學研究的角度出發,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目前面臨的轉型問題和餐飲業類似。據數據統計,藝術品在投資拍賣市場熱度下降的同時,消費市場卻出現了新的發展契機。瑞士銀行最近公佈,中國的中產階級按人口數量來算是1.09億,由此推斷,中國正在進入藝術消費的培育和爆發期。另外,還有一個數據來自淘寶拍賣會,買家超過50%是80後和90後,這個年齡段可能還不算穩固的中產,但有消費意願和購買潛力的文藝青年數量眾多。過去的30年,中國都是以投資為主導的市場,現在轉為消費主導,這是非常巨大的轉變。

2015年10月,《藝術商業》雜誌聯合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推出每年一度的中國藝術消費品指數,這也是全球範圍內首次針對中國藝術消費品的市場調研。該指數針對藝術領域的關注視野,從以投資、收藏為目標導向的拍賣市場,轉至覆蓋範圍更廣的實用消費市場,旨在解析中國大眾的藝術消費習慣與趨勢。據指數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眾藝術消費人群,30歲以下佔50%,30至40歲近三成,七五後、八零後成為消費主力,九零後消費者也在迅速崛起;年均收入5萬至10萬元與年均收入10萬元以上的消費者各佔三成;最受藝術消費者關注的板塊是特色展覽周邊產品,「創意」、「有趣」成為需求關鍵詞;從藝術消費產品單價來看,5,000元是中端、高端市場的重要分界線,同時,近四成消費者表示只要價格在能力接受範圍內都會選擇購買;博物館、美術館、電影院、圖書館與書店成為中國藝術消費者最常去的娛樂休閒場所,而藝術展覽、藝術博覽會、互聯網、書籍雜誌是他們獲取藝術消費品信息的主要來源;藝術消費品購買者中,理性消費佔比近六成,衝動型消費與品牌熱衷消費合計佔比不足兩成;購買原因中,「個人欣賞」達83.4%,其次才是收藏與裝飾需求。

與此同時,通過對京滬超過20家藝術消費品生產方和銷售平台的機構調研發現,目前藝術消費品實體店的銷售總額遠大於網絡銷售;展會宣傳是文創產品的主要線下推廣方式;機構、企業客戶消費總額佔比遠低於個人客戶;現金支付佔比逐年下降,銀行卡和微信支付已成為主要支付方式。■文:陳彥翀(藝商傳媒總監)

相關新聞
野獸與音樂 馬蒂斯《鋼琴課》再現倫敦春拍 (2016-01-21) (圖)
亨利·馬蒂斯畫作《鋼琴課》 (2016-01-21) (圖)
畢加索作品《人物》 (2016-01-21) (圖)
《風扇》油彩卡紙 (2016-01-21) (圖)
藝訊:中國大眾藝術消費習慣與趨勢論壇登陸澳門 (2016-01-21)
藝訊:長沙4月辦國際收藏產業博覽會再現西漢馬王堆女主人辛追大婚盛況 (2016-01-21) (圖)
銹綠之美 彭國勝青銅雅藏 (2016-01-14) (圖)
記者手記:青銅器的市場分級 (2016-01-14) (圖)
奇麗藝廊藏寶 (2016-01-14) (圖)
藝訊:濟南生肖文化節 引爆集郵市場 (2016-01-14) (圖)
近百幅近現代名家書畫 由美國回藏浙江美術館 (2016-01-14) (圖)
60件古董「女神」 完美身材的變遷史 (2016-01-07) (圖)
藝訊:培根全集將於四月出版 (2016-01-07) (圖)
萬象靈犀:西夏瓷器上的「剔刻花」 (2016-01-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收藏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