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廣東省政協會議開幕式現場。記者帥誠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鵬飛、胡若璋、帥誠 廣州報道)昨日超級寒潮來襲,史上最「冷」的廣東兩會拉開帷幕。隨着廣東經濟的全面崛起,對粵港兩地利好的跨境工程,受到眾多香港委員的熱議。有委員表示,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都因為工程追加撥款的原因受到延誤,不應該泛政治化,應該多從香港全局利益考慮問題。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只要追加款項合理不應該受到阻攔,讓涉及香港未來發展重要利好的跨境工程,盡早完工通行。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廣東省「十三五」規劃中,粵港合作的重中之重。如果能按照規劃建成,它將形成最具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的世界級經濟區域。
倡建大珠三角環線
廣東省港籍政協委員、新鴻基地產董事郭基輝認為,構建環珠江口便捷高效的交通網絡勢在必行。在郭基輝表示,推進粵港澳在交通、安全生產和海上救助等方面的合作,促進海上交通往來便利化。首先,可以在更多口岸建立24小時通關;其次,可以在廣深港高鐵等項目中,引入方便人流的「一地兩檢」制度。
郭基輝續說,可以在更多環節實施方便物流的「一關到底」制度,同時打通區內高速公路和軌道交通網絡,建設涵蓋港珠澳的大珠三角環線推動區內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通。
「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都因為工程追加撥款的原因受到延誤,在我看來不應該什麼問題都泛政治化,應該多從香港全局利益考慮問題。」郭基輝也告訴記者,他自己也是做工程的,深知一項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只要追加款項合理不應該受到阻攔。
「全長僅26公里的香港段,一定不能停工。」全國政協委員、銀紫荊星章太平紳士、香港廣東各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楊志紅說,高鐵「爛尾」所帶來的間接損失,香港難以承受。
廣東省港籍政協委員、香港時富集團董事長朱穎恆則告訴記者,只有交通基建能夠完全服務兩地時代發展的需求,珠三角才能真正形成世界高水平的經濟帶和城市圈、成為中國發展的主要一極。
「人員流動的前提,基礎交通更是最基本的需求。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鐵香港部分存在的問題,需要不同層面的共同推進。」廣東省港籍政協委員、普華永道中國大陸及香港首席合夥人葉冠榮說。
港才內地發展為大趨勢
此外,談及外界所關注的建設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葉冠榮表示,自己所在的專業領域已經在內地投資、培養了許多人才。反觀內地高速發展的這些年,也出現了人才濟濟的局面,香港進入內地的專業領域在實際操作中,門檻依然過高,專業人才優勢也顯得邊緣化。
港籍政協委員、香港福新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惠權則表示,現在很多自貿區的稅收門檻都越來越低,但人心回歸工作仍然很重要。他續指,現在和以前招商引資不一樣,不可能什麼一出來就是免稅。但不難發現,諸如在前海和橫琴的稅收其實比在香港更低。
「香港的企業家和創業者,只要對比留在香港本土的企業和進駐內地發展的企業就能看出明顯差距,所以企業家們在內地賺到錢適當繳稅是應該的。只要稍加關注,就不難發現,現在來內地發展才是大趨勢。」 吳惠權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