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偉麟(右)指出,計劃首階段的試行醫院均屬復康醫院,第二階段將首次挑戰在急症醫院試行。 趙虹 攝
擬增納病人達900名 改善首階參與率低迷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虹)醫管局耗資約3,500萬元,於去年12月推行為期逾兩年的第二階段中西醫協作先導計劃,並首次涵蓋至公立醫院急症室,冀探討中西醫協助治療早期急症病人的可行性。醫管局指出,由於計劃非服務模式,病別具針對性,首階段已逾1,300名病人被篩選,僅共得238人獲邀參與,故第二階段已作出改善,增加納入標準的病人人數,有信心服務人數可由第一階段的不足300人,增加至800人至900人。
醫管局於2014年9月推出中西醫協作先導計劃第一階段,至去年12月開始實施為期逾兩年的第二階段。試行醫院由原本的東華醫院、屯門醫院、東區醫院3間醫院,擴至瑪嘉烈醫院、廣華醫院、沙田醫院,及首次涵蓋至附有急症室服務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合共7間醫院。參加的中醫教研中心則由原本的兩間擴展至4間。
第二階段會繼續首階段針對的中風、癌症紓緩及急性下腰痛3個病類,擬訂臨床專案計劃,亦會進一步擴大治療範圍,如首次於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試行為輕微中風者提供適切的中西醫治療服務,和增加中醫治療方案,令治療急性下腰痛的臨床方案由原本的針灸療法,加入拔罐、推拿及中藥治療。
探討治早期急症病人可行性
該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近日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首階段的試行醫院均屬復康醫院,第二階段將首次挑戰在急症醫院試行,為早期病患如輕微中風者提供中西醫協作服務,藉此探討中西醫協作治療早期急症病人的可行性。
以威院作急症醫院試點
他解釋,各急症醫院對中西醫協作的興趣及接受程度均不同,加上若有意於急症醫院試行計劃,需要有復康醫院作配對服務,故選擇中西醫協作接受性較高,且輔有沙田醫院提供復康服務的威院作為急症醫院的試點。
根據首階段總參與人數顯示,由2014年9月22日至去年12月20日逾一年期間,3個病別已篩選病人多達逾1,300人,參與人數僅共得238人,當中中風的受歡迎程度遠不及急性下腰痛與癌症紓緩,前者僅有57人參與,後兩者參與者均高出前者逾一半,分別有88人及93人。
針對首階段參與率低迷,張偉麟坦言因計劃非服務模式,病別亦具針對性,故有1,340名病人被篩選。有見及此,該局於第二階段作出多項改善措施,如放寬中風病別的年齡限制,增加納入標準的病人人數,加上第二階段試行醫院增至7間。張偉麟有信心第二階段服務人數可由首階段的不足300人,增加至800人至9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