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工聯會職訓就業委員會批評,教育局忽略職業培訓,令職訓淪為「次等教育」且嚴重萎縮。左為陳兆麟、左二為周聯僑。 趙虹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虹)時有聽聞資方要求輸入外勞,以解決本地勞工不足問題。工聯會職業訓練及促進就業委員會昨日召開記者會,向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發出「職業教育入錯線」「告票」,批評局方忽略職業培訓,令職訓淪為「次等教育」且嚴重萎縮,職訓局學徒計劃註冊學徒更由逾一萬名,大跌至2014年的約4,500人。該會負責人強調,勞工市場充足,只是培訓不足,建議該局加強職業教育,協助入職青年向上流,從而令勞工不足假象消失。
陳兆麟批「職業教育入錯線」
職訓局榮休總學徒督察陳兆麟於局內工作逾36年,眼見近年職業教育日漸偏離軌道。陳兆麟表示,1990年代時本地工業發達,有逾一萬名註冊學徒,至2004年卻急跌至不足3,000人,雖然人數於2014年時略升至約4,500人,但數字仍不及以往的一半。他感慨,當時專上大學教育過於擴展,每每強調本港是一個知識型經濟社會,給予家長讀書就是一切的錯誤觀感,職訓逐漸淪為「次等教育」並嚴重萎縮。
為早期建造業學徒計劃出身的陳兆麟指,根據職訓局過往10年公佈的平均數字,98%學徒計劃畢業生可於其原本行業發展,逾80%更獲實習機構聘任,強調該類計劃跟隨市場調節,杜絕學無所用,「僱主認為沒有用的技能或知識,就不會教導學徒。」他批評,現時教育局「職業教育入錯線」,過於側重於傳統高等教育而忽略職業實踐。
2014年至2015年度財政預算案向零售業撥款1.3億港元,並推行零售業「職」學創前路先導計劃,惟截至去年底,學徒名額只有不足1,200名,與統計處估計2018年有22,000名技術專才短缺數字有極大差距。
周聯僑:學徒實習名額欠缺
委員會主任周聯僑透露,過去零售業僱主素來稱行內空缺達8,100個,惟他們一方面對該計劃表現冷淡,至今只提供不足500個學徒實習名額,另一方面又卻要求輸入外勞,解決人手不足,實是「賊喊捉賊」。
根據建造業工人註冊委員會數字,截至去年12月31日,本港有近37萬名註冊建造業工人。周聯僑強調,每天約有28萬名地盤工人,當中僅有10萬人具專業資格,剩下的18萬名絕大部分缺乏職業技術培訓,極有再培訓向上流潛力。
他認為,本地素有足夠勞力供應,只是職業培訓不足,故建議教育局加強職業教育,協助入職青年向上流,相信可令勞工不足的假象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