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環球點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環球點評:「困獸鬥」易放難收


放大圖片

陳國麟

國際油價大戰打了超過一年半,油價在每桶30美元徘徊,雖成功逼走部分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岩油,卻同時令一眾產油國叫苦連天。當初牽頭打這場價格戰的沙特阿拉伯,日前倡議各國共同凍結產量,緩和原油供應過剩局面,似乎有意停戰,不過油組內外各有打算,加上不少頁岩油生產商伺機捲土重來,想叫停這場「困獸鬥」談何容易。

為了遏制美國頁岩油,沙特率領的油組不斷增產搶佔市場份額,導致國際油價插水式下跌,不少負債沉重、生產成本較高的頁岩油生產商被迫離場,一年半下來,美國頁岩油雖未至於苟延殘喘,但已是元氣大傷。然而專家指出,頁岩油生產商其實正伺機而動,一旦油組減產、油價回升,便會重返戰場,搶奪騰出來的空位。這使得沙特及俄羅斯等國有所顧忌,提倡「凍產」而非「減產」。

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委內瑞拉及俄羅斯日前同意凍結產量,並呼籲其他產油國跟隨,表面看似讓步,其實內有蠱惑。沙特目前產量已處於歷史新高,本身就沒太大增產空間,委、卡兩國產量近來已實質持平;俄羅斯上月產油量達每日1,088萬桶,創後蘇聯時代新高,若今年維持此水平,整體產量仍會高於去年,等同變相增產。

近年愈來愈多產油國異口同聲呼籲減產,實情是各懷鬼胎,加上出爾反爾早有先例,各國能否團結一致響應,實在難說。特別是作為沙特死敵的伊朗,剛獲國際社會解除制裁,正打算大展拳腳,在情在理都難以想像此時會附和沙特凍產,意味協議極可能胎死腹中。

雖然「凍產協議」預料實際效果不大,但其象徵意義不容忽視,它除了是油組及非油組15年來首次聯手,亦反映沙特及俄羅斯等產油國「老大」態度開始軟化,願意就油價展開跨國磋商及合作。各界期望今次表態可成為踏腳石,替各國協商打開外交大門,為油價今後復甦帶來曙光。

相關新聞
環球點評:「困獸鬥」易放難收 (2016-02-18) (圖)
環球點評:奧巴馬「政治遺產」危危乎 (2016-02-15)
環球點評:「虛火」「實火」快見真章 (2016-02-02)
環球點評:廢君倘成風 英聯邦未來成謎 (2016-01-26)
環球點評:兩大組織「爭地盤」升級 (2016-01-15)
環球點評:美國槍管逆水行舟 (2016-01-06)
環球點評:沙特「扭計」意在美國 (2016-01-05) (圖)
環球點評:「家族包袱」上身 或步杰布布什後塵 (2016-01-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環球點評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