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伊朗表示願意與OPEC及非油組成員合作,令市場憧憬「凍產」有望。圖為俄羅斯油管。 路透社
美股早段飆逾200點 油價彈5%
國際原油供過於求拖累油價持續低迷,兩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及俄羅斯前日達成協議,同意凍結原油產量,以緩和供應過剩局面,提振油價,呼籲其他產油國跟隨。委內瑞拉、卡塔爾及伊拉克石油部長昨日前往德黑蘭,游說伊朗跟隨「凍產」,外界原本以為伊朗會企硬,但伊朗能源部長贊加內會後意外地表示,伊朗願意支持任何穩定油價的行動,包括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非油組成員合作,消息令市場憧憬「凍產」有望,刺激油價急升5%,美股早段升超過200點。
贊加內表示,他支持設定石油產量上限,但強調有關措施只是穩定油價的第一步。贊加內的言論大出市場所料,為15年來首份國際產油協議打開大門,紐約油價應聲急升5%,重上每桶30美元水平,布蘭特期油亦升至34美元。油價回升刺激美股高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昨早段報16,415點,升219點;標準普爾500指數報1,920點,升25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報4,511點,升75點。
油國抽資 韓日股捱沽
德黑蘭4國會議舉行前,近日方獲國際解除制裁、得以恢復石油出口的伊朗態度強硬,駐油組特使阿薩利表明,要求伊朗凍產「不合邏輯」,重申會增產石油,直至出口量回復制裁前水平為止。阿薩利強調油價低迷責任不在伊朗,而是那些趁伊朗遭制裁期間,大肆增產的產油國。他當時表示,沙特等國可自行決定是否減產刺激油價,但伊朗無意跟隨。
伊朗在西方實施石油禁運期間,產油量由每日250萬桶減至110萬桶,當局預定每日增產50萬桶石油,配合西方解除制裁。未知今次贊加內的言論是否意味伊朗或下調產油目標。
油價低迷重創產油國經濟,沙特去年更錄得3,670億里亞爾(約7,622億港元)破紀錄財赤,各國近月持續沽售資產套現。韓國金融監督院官員透露,沙特、阿聯酋及挪威投資者去年6月至12月期間,於韓國合共沽出市值5.6萬億韓圜(約356億港元)股票,不少賣家是主權基金。日本三菱UFJ高級投資策略師藤戶則弘亦指,上月大批主權基金沽售日股,估計涉及產油國。
OPEC上次與非成員國達成產油協議是在2001年,當時沙特、墨西哥、挪威及俄羅斯同意減產,但結果俄羅斯沒遵守協議,反而增加出口搶奪市佔。今次「凍產」協議暫獲卡塔爾、科威特及委內瑞拉3個OPEC成員國支持,伊拉克則稱若全球能就制止原油過剩達成協議,當局願意遵守。
協議恐難長期維持
卡塔爾大學經濟學教授薩利赫指,沙特與俄羅斯、伊朗及伊拉克政見分歧,沙特及伊朗上月更斷交,即使各國達成協議,也難以長期維持共識,同屬主要產油國的美國及尼日利亞亦未必願意跟隨凍產。 ■CNBC/路透社/法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