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收藏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以喜愛為先 杜威的陶俑收藏


放大圖片

■杜威已有二十餘年的陶俑收藏經歷

栩栩如生的陶俑,描繪茪什磢瑣史文明。美國陶俑收藏家杜威,由「喜歡」出發,用二十幾年的時間去完成他體系完整、藝術性極高的中國古代陶俑收藏,並出版《中國古代陶俑藝術(Celestial Horse and Long Sleeve Dancers)》一書,去織繪出一部中國陶俑地圖。■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夢薇

杜威曾就讀於台灣明德大學,是漢學家白志昂的首屆學生之一,前往台灣,是他走進中國藝術的契機。回憶在台灣居住時的青b歲月,他說「1980年是台灣民藝的時代,當時最先接觸到的是19世紀的佛教、道教繪畫以及造像,而後開始了禮品貿易。我那時認識許多到台灣鄉下收集各式各樣老東西的小販。那時沒有錢,租車很貴,為節省路費便每日不停地跑遍全島去和二、三十個小販接觸,從新竹到美濃,每個人都會去拜訪,然後將收集到的東西再帶回台北,賣給當地、香港或外國的古董商。」杜威說當時台灣的傢具古董商幾乎都集中在天母,島外的市場比較好,所以多是外銷。「因為要和其它古董商人搶先機,所以我們常常半夜去敲小販的門,當時自己才20幾歲,開車二、三十小時都不是問題,每到一個地方都很興奮。」

變身收藏家

1987、1988年,杜威受到禮品外銷一位客人的邀請,擔任其公司的採購和合夥人,於是回美國定居,收入日漸豐厚之後便得以開始了自己的收藏。由於工作的需要,杜威經常飛往亞洲,香港古董街荷李活道便成為了他的尋寶之地,彼時內地文物流入香港,杜威便因此成為了中國黃花梨傢具的收藏先驅人物,接茼玲簽q商周到漢朝的高古青銅器,杜威表示中國藝術品的收藏對於他來說是很重要的收藏經歷,「其實並不在於一定要擁有這些東西,收藏的本質是從『做』中學習收藏,從物中領略古物,而非從書本中學習。」

1990年代,一些早期品相甚佳的高估陶俑已經出現在歐美的拍賣會和古董店了,此時的杜威正正被這些陶俑所吸引,如他所言,這些「了不起的作品」正是為陪葬而製讓他十分驚訝,於是,杜威走進了陶俑的收藏世界。「我的標準是品相要好、藝術性要強、要保留原來的皮殼,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抵禦風格的代表性。」

要提高自己的收藏水準,最重要的是要多看、多鑒,杜威說收藏是件「苦差事」,要自己跑遍各地的博物館去看。他去過山西太原、陝西西安等處,也走遍了世界各地有亞洲藝術品館藏的博物館,藉以了解自己的收藏處在何種位置,類別是否齊全,如果不齊全,便會去搜尋。比如唐代的《打馬球女俑》,杜威介紹,代表唐代文化的打馬球俑,好的不過十件,真的需要耐心去等。

提及自己的收藏經驗,杜威分享他的心得時說:「比如《黑釉馬》,我會想知道這件馬的真正故事。全世界只有9件黑馬,洛陽博物館有一件是有馬鞍的,其它八件也都有馬鞍,只有這件沒有,所以我認為它一定出自唐代很重要的皇墓,它的頭與其它黑馬相較比例特別完美,裡面據有精神性。」

收藏重藝術性

其實杜威在收藏過程中,最重視是藝術的獨創性,而從未追隨市場潮流,他坦言自己不喜歡清代的器物,「明代之後的東西給人的感覺是很工藝,很精緻,但是缺乏精神性的東西,但是現在清代的瓷器最貴,我認為這是很沒有道理的,清瓷怎能和宋瓷相比?其實清代的東西非常的制式化,很容易就能產生比較的模式,因此價錢和行情也都能出來,但是這樣的投資概念是投資角度的。」杜威在決定以陶器為收藏方向的開始,很多朋友說這不是個好主意,原因是這個領域不穩定,「比如對於市場從沒見過的陶俑,一開始出來一兩件,大家會覺得很特別,但是過段時間會湧現出一大批同類陶器,價錢便會大幅的滑落。但是現在所有能出現在市場的基本都出現了,情況也就很清楚了,最重要的是要從中挑選出好的。」

在陶俑收藏二十幾年的經歷中,杜威將自己所見所識,集結成一本《中國古代陶俑藝術》出版,當中有系統的集結了歷代陶俑不同區域的造型並配以解釋。儘管杜威慨嘆如今的市場已經很難成立有意義的收藏,但是此收藏領域的行家研究,所積累的知識和發現,他相信會對這個板塊未來的發展產生無法估量的影響。

相關新聞
以喜愛為先 杜威的陶俑收藏 (2016-02-25) (圖)
萬象靈犀:熱貢唐卡:走向世界的藏文化禮物 (2016-02-25) (圖)
藝訊: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五部長篇電影上映 (2016-02-25) (圖)
致歉啟事: (2016-02-25)
古法與今術:文物修復的師徒傳承 (2016-02-18) (圖)
藝訊:「有此山川」多維山水在海南勾連東方意蘊 (2016-02-18) (圖)
藝訊:台北搶救珍寶 張大千合繪作品重生 (2016-02-18)
拍場槌音:羅丹銅雕作品《吻》 拍賣金額刷新紀錄 (2016-02-18) (圖)
近四十件趙無極作品入駐巴黎賽努奇博物館 (2016-02-11) (圖)
藝訊:香港首個龍泉青瓷主題展開幕 (2016-02-11) (圖)
五味什陳:戰後及當代:最值錢的板塊 (2016-02-11) (圖)
日昇月騰看明代 「敏求精舍」收藏展 (2016-02-04) (圖)
萬象靈犀:妙手匯大千 港藝術家盧雪山東舉行剪紙展 (2016-02-04) (圖)
萬象靈犀:「玉」見西夏 (2016-02-04) (圖)
田家青:收藏猶如中醫 「望氣」、「有味兒」定真偽 (2016-01-28) (圖)
萬象靈犀:新唐卡畫師劉忠俊:畫唐卡要有一個安詳寧靜的心態 (2016-01-28) (圖)
藝訊:2016重量展覽推介 (2016-01-28) (圖)
野獸與音樂 馬蒂斯《鋼琴課》再現倫敦春拍 (2016-01-21) (圖)
亨利·馬蒂斯畫作《鋼琴課》 (2016-01-21) (圖)
畢加索作品《人物》 (2016-01-2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收藏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