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森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 極端天氣事件頻生,氣候變化再不是書本的理論,而是與市民息息相關。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昨日表示,中國進行綠色低碳轉型是大勢所趨,香港在國家生態環保建設大方針當中要找對市場定位,如與內地分享過去低碳發展的經驗,協助國家發展低碳經濟行業。
解振華(圖)昨日與傳媒茶敘時指,香港的環保工作做得不錯,如近期香港推行的船隻泊岸轉油計劃、電動車及綠色建築等,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綠色低碳方面的經驗值得與內地分享,加上香港有完善的金融世界視野及管理經驗,相信能協助國家發展低碳經濟行業。他續指,過往不同地區及城市均有舉行低碳城市的論壇,如鎮江有「鎮江日」作低碳發展日,向全球國家介紹當地低碳發展的進程,建議「香港也可以弄一個『香港日』,向全球國家介紹香港的特色,尋找自己的定位」。
他表示,極端天氣現象增加,自然災害亦相應增加,國家政府需要提高預警預報的能力,提前告訴民眾有機會發生什麼自然災害,如旱災、洪水等,避免有重大的損失,形容這是「窮人及富人都需要的」。
他續指,做好基礎是非常重要的,直言「各家各h各社區要發展集體的力量,在國家預警技術上盡可能提供支援」,從而提升公共服務及設施的水平。
被問到霧霾問題,解振華指有關污染是工業化的必然過程,外國在工業革命時亦出現不同的污染情況,「外國在100年至200年分階段出現污染問題,亦是分階段解決,但是內地近三十年改革開放,霧霾、水污染及空氣污染濃縮在一起,需要綜合性的去解決問題。」
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法2017啟動
他又認為,國家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在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及第三方認證等方面進展順利,有望在2017年建成啟動,有信心措施在2030年能夠到位,減少40%霧霾等環境問題。
解振華指,各國現時都有意識要發展低碳經濟這條路,以便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 雖然開初的成本較高,但建立後可以產生新的產業,並認為國家亦要進行補貼協助推動。
他又認為,「人定勝天」這個說法不太對,而是要和諧其中,與自然和諧發展,人才有能力繼續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