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把脈:「問責」貫穿六單元 析兩種問法


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約200個締約國於巴黎通過《巴黎協議》,是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有關全球氣候變化最重要的國際合作文件,訂明簽署國將致力控制全球平均氣溫升幅在2100年前不超過2攝氏度,並爭取將升幅減至1.5攝氏度內。

一問誰負責 二問誰負更大責

筆者無意在此具體討論條文在落實、執行和監管上的爭議,而是希望借《巴黎協議》,分享處理提問詞「責任」的心得。

從課程文件可見「責任」一詞貫穿6個單元,是課程其中一個主要概念和態度。從考評角度,「責任」的提問方法有二:第一種要求同學指出各持份者在指定議題上該負的責任,如在氣候變化這個全球議題上,已發展國家、發展中國家以至每一個人應該負上的責任。提問方式比較直接,同學可從議題的成因和解決方法兩方面討論。以氣候變化為例,已發展國家自工業革命開始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導致溫室氣體積聚,在構成氣候變化的問題上應負上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解決方面,已發展國家擁有財力資源和較高的科技水平,可從這兩方面負責解決問題:《巴黎協議》列明在2020年之前,已發展國家有責任每年提供至少1,000億美元資金給予發展中國家處理減排項目。

「成因論」「能力論」作分析框架

第二種問法要求同學討論在指定議題上哪一持份者應負上較大責任,提問測試同學分析及比較能力,亦要求表達及解釋個人立場,屬較高一層的高階思維,同學若只以回應第一種問法般列出不同持份者的責任,而簡單歸納出「各方皆有責任」的結論,難免令人有「各打五十大板」的感覺。

筆者建議同學可以「成因論」或「能力論」分析主要責任何在:「成因論」指哪一方導致問題出現而該負上較大責任;「能力論」指哪一方較具能力解決問題就該負上較大責任。兩者皆為討論設下分析框架,令答案有明確立論基礎。■戴健暉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人文學科課程主任

相關新聞
一帶一路:中學收「一帶一路」生 多元共融展才能 (圖)
視障生擁金嗓子:只要理解勿同情 (圖)
屯門馬登校設獎學金 助非華語生內地升大 (圖)
韓醫師生訪浸大 交流針灸藥方 (圖)
大學遊蹤:珀斯做交換生 獻出多個第一次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港銀彈推創科谷時裝助電影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英達歐盟「特殊地位」 6月就脫歐公投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爽身粉致癌? 強生判賠5.6億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內地男比女多兩成 結婚變買賣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家政吃香 大學生爭住做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醫院廚餘化「有營」水 灌溉省肥料
通識把脈:「問責」貫穿六單元 析兩種問法
郵輪運來新商機 碼頭力爭作母港 (圖)
概念圖:郵輪碼頭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