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相比之前,今次的樓市瘋狂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投資者利用各種金融工具入市,而且槓桿比例高。有專家指出,樓市大漲背後潛伏着大跌的危機,呼籲要吸取去年股市大跌教訓,及早防範。
刺激樓市措施本為去庫存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撰文指出,2016年的樓市與2015年的股市有不少類似之處,更相似的是,它們都是人為主導,並非市場的自然選擇:去年刺激股市的初衷是為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改善金融結構,希望通過大規模增加股本融資來降低企業的高負債率風險。今年刺激樓市是為了房地產去庫存,同樣是為了化解金融風險。兩件事情的政策初衷基本相同。
北上廣深房價已失控瘋漲
有關部門需要高度關注現在的樓市,尤其是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出現失控,在房價已經形成瘋漲的背景下,任何刺激房價上漲的言論或政策都會被市場放大,形成正反饋,這就是所謂資產價格的「自我強化」現象。去年的股市就是在兩會之後,在「銀行資金流入股市也是支持實體經濟」、「4,000點是牛市的起點」等言論刺激下,上證指數2個月內大漲60%,創業板指數翻倍漲。
尹中立說,相對於股市來說,樓市更重要。如果樓市出現暴漲暴跌,對經濟的打擊將難以估計。股市在5,000點時的總市值為60萬億元,與居民的銀行存款接近,而且其中有50%左右是國有股或法人股,與投資者直接相關的市值只有20多萬億。
樓市大跌恐引發金融危機
而樓市的總市值至少在200萬億元以上,是個人投資者持有股市流通市值的10倍以上。從全球經濟史看,幾乎所有的金融危機都是由房地產危機導致的,只要樓市出現大的波動,經濟與金融一定會出現大問題。
要防範樓市出現暴跌,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讓它暴漲。在一線城市已經出現暴漲的情況下,防止出現暴跌的任務已經十分緊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