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真正的本土意識從不排外求獨


--論本土、反「港獨」系列評論之二

文平理

真正的本土意識是對香港的歸屬感和熱愛,根本不是陳雲、港大《學苑》等鼓吹的理念,絕不能與激進、「港獨」等同。激進和「港獨」勢力剽竊港人的「本土意識」,企圖將其引向「分離意識」,這種「偽本土意識」其實是對本土情懷的歪曲和褻瀆。對本土意識探蹤溯源,完全可以看出,本土意識從不排外求獨。

香港出現真正有廣泛社會意義的本土意識,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七十年代初,「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文運動」和及後發生的「保釣運動」,都展現了香港本土意識的萌芽。「保釣運動」更是把本土意識與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緊密結合在一起。

本土意識伴隨家國愛民族情而成長 

這種國家民族認知延伸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英就香港前途正式進行的談判,支持「民主回歸」逐漸成為潮流。那個年代,學運出身的知識分子都支持香港回歸,認同香港是中國一部分。許多有識之士,包括曾澍基、劉迺強、王卓祺、呂大樂等知識分子聚集於「匯點」(Meeting Point),他們支持「民主回歸」的文章曾輯成一書:《五星旗下的香港-香港前途問題探討》。

香港前途問題在八十年代是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香港大學等院校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港大學生會於1983年11月2日通過了一項「致函中國政府,爭取香港民主化」的議案,表達了「中國擁有香港主權」的愛國基本立場。

與此相伴,七八十年代急速在香港發展的流行文化,積極地參與塑造一種具備國家認同的本地文化。此類例子不勝枚舉,例如在流行歌曲方面,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劉德華唱紅大江南北的《中國人》:「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黃色的臉黑色的眼不變是笑容。」

電影則有新浪潮導演投向「本土」,《精武門》中陳真把洋人「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匾牌奮力踢碎,《大俠霍元甲》激起無數中華兒女蕩氣迴腸的愛國情懷,《等待黎明》揭露香港淪陷後日軍殘害港人的暴行......這標誌茪@股強有力的本地文化浪潮,在展現港人本土意識的同時,伴生感人至深的家國之愛、民族之情、愛國之心。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指出,香港本土意識的共通點,正是這種對普及文化的集體分享。 

呂大樂:四代港人都具有濃厚本土意識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香港的本土意識與香港作為中國一個特殊部分的民族主義立場相輔相成。曾是八十年代匯點活躍成員和1980年《學苑》總編輯的香港社會學學者呂大樂,在2007年撰寫《四代香港人》,高度概括出四代人的特徵:第一代生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歷過戰火洗禮,擅於在逆境求生;第二代生於1946年至1965年間,稱為「戰後嬰兒」,成長於戰爭後物資匱乏的社會,培養出自強不息的「獅子山下」精神;第三代生於1966年至1975年間,在「戰後嬰兒」鋪好的階級中努力向上流動;第四代生於1976年至1990年間,大多在香港土生土長。四代香港人都具有濃厚的本土意識,並且不求獨排外。

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的文化創作,提供了社會價值理念的基礎,如《獅子山下》這套七十年代的經典電視劇,概括出「獅子山下精神」,點醒足以讓港人自豪的身份,「獅子山下」精神就是本土意識的具體表現,特別強調同舟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不論是新老移民,都絕不求獨排外。呂大樂在《香港故事不易講/非歷史的殖民地成功故事》中,就指出香港人開始對自己的出生地擁有一種認同以及自豪感,這種本土意識建基的是香港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使香港這片熱土充滿希望。

曾是 1979 年《學苑》總編輯的吳俊雄,專研香港流行文化多年,他指出香港至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創作人以粵語創作,藉本地化語言、本地化氛圍呈現感性,將市民的生活點滴聚焦成作品,包括黃霑及他那一代創作人催生了「本土意識」。吳俊雄在《尋找香港本土意識》中指出:香港的本土意識,戰後土生土長的一代是它的動力根源,同時期港人創造的經濟奇跡是它的肥沃土壤。

陳雲歪理邪說冒犯和褻瀆本土意識

對本土意識探蹤溯源,足以說明本土意識本身並不是激進、「港獨」的代名詞,更不是陳雲之流的發明。呂大樂等學者最早提出本土意識,他們那一代學者的本土意識表達,與陳雲以及目前港大學苑的主張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被「港獨」支持者奉為「國師」的陳雲,於2011年出版《香港城邦論》一書,將「港獨」披上「本土意識」的外衣,公然鼓吹所謂「城邦自治論」。陳雲為了推動「港獨」,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繼密謀「建國班」、 「功夫班」後,又舉辦名為「戀愛講座」及「復興生活的力量」的活動,效仿邪教誨淫誨盜,渲染野外交合,內容露骨令人作嘔。陳雲的歪理邪說,是對港人本土意識的冒犯和褻瀆。

港大學生會不應背叛愛國主義傳統

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近年來不斷鼓吹「港獨」,聲稱實行「香港民主獨立」是「香港民主唯一能殺出的一條血路」,主張「港獨」與「台獨」、「藏獨」、「疆獨」聯盟,聲稱「本土」成立武裝是香港唯一可行的「武裝獨立」路線。《學苑》以「本土」包裝分離、以暴力推動「港獨」的主張,在部分青年學生中傳播,已儼然成為宣傳和鼓吹「港獨」的急先鋒。

多年前的糅合家國與本土的社會價值和文化,正在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偽本土派」篡改褻瀆。港大學生會於1983年通過的「中國擁有香港主權」的議案,未見於學生會公佈的《已通過的重要議案摘錄》當中,如此「被消失」是對歷史的褻瀆。現在的港大學生會和《學苑》,不應背叛前輩的優秀愛國主義傳統,應該尊重、尊崇《學苑》老一輩總編輯致力彰顯的包含真摯愛國情懷的本土意識。

相關新聞
煥然壹居「縮沙率」七成 (圖)
業界:銷情慘淡「非戰之罪」 (圖)
提早揀樓因申請少審核快 (圖)
公屋聯:跌市普遍觀望
微觀點:購買「安樂蝸」 量力才安樂
「煥然壹居」銷售安排
大學管治把脈:片面求「自主」 損公眾利益 (圖)
大學「顧自己」例子
微觀點:增校內校董 違國際趨勢
特稿:教界:公帑辦學不能拒規管
英美星監管大學模式
曾國懂x入境處 力遏「假難民」 (圖)
特首:經驗豐定能迎挑戰
國務院公佈任命
曾國擢移
工會讚「好叻」 盼助優化招聘
微觀點:「假難民」迫眉睫 「定心丸」助把關
張曉明讚香島愛國優教創新 (圖)
《桃源圖》2.71億成交 創張大千作品天價 (圖)
葵青空校舍擬建500伙公屋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