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港獨」不可行,但激進政治組織的年輕人還視之為「競選籌碼」,爭相發表「偉論」,完全反映出一些年輕人「特別的看問題方法」──無視前文後理、前因後果,一切說法「唯我獨尊」。
他們以「五十年不變」宣揚「港獨」主張就是一例。硬生生把不變的生活方式和資本主義制度,偷換概念成「主權問題」。稍稍冷靜思考,就知主權「五十年一變」是天大的笑話。現在被行政長官梁振英和社會各界「打臉」,不知又可如何自圓其說。
另一例子就是他們聲言的「香港民族」,但一被問「新界居民是否也是一個民族」,就頓時語塞,再次被「打臉」。其實,無論如何探究,那些被他們視為是香港「獨有」文化的事物︰唸唐詩、宋詞最好聽的粵語,以及字形秀麗的繁體字,所承載的正正就是中國文化;香港人最引以為傲的拚搏精神、城市發展成果,亦正正有賴不同時期來自內地的同胞的共同建設,香港和中國內地,從歷史、從文化均無從切割。
「青年新政」將「香港民族」定義為認同香港價值觀、守護香港的人,現時社會主流的反「港獨」聲音,不就是一種共同價值觀、正在守護香港嗎?最「非港人族裔」的,其實就是這些「人少少、扮代表」的「港獨」分子。如此自我「打臉」,真是聞所未聞。 ■記者 甘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