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九十壽辰,仍照舊例,出版一本《吳康民自傳》作為紀念。但親朋戚友,贈送厚禮,至為銘感。老校友顏尊鎚,竟找到一枚一九二六年鑄造的「香港一仙」錢幣致賀,十分難能可貴。距今九十年的錢幣已經十分罕見,而且這枚銅幣與我同年「出生」,更顯顏校友的心思。
我雖收集錢幣,但並不專業。早年周遊列國,見有新鑄錢幣,或收集若干。今天垂垂老矣,並無心思加以整理,後代子孫,又無一人喜歡集郵或其他收集興趣的。所以收集不可能代代相傳。如我身後,這些收集物將予以拍賣或售於郵票店,所得撥作教育基金。
其實收集不僅是一種興趣,而是養成一種處理物品整齊有條的習慣。我們那一代的童年,物資生活並不富裕,既沒有電腦等遊戲,也沒有多餘金錢購買各式各樣的玩具。記得童年時在港,廉價的玩具絕大多數是日本貨。當年德國也有不少玩具行銷香港,但價格比日本的貴得多。日本商人的面皮厚,居然以日本廉價玩具充當貴價的德國貨。他們的玩具產品,英文寫上Made In Japan,中文卻寫上「德國製」。這些假貨,香港家庭大多知道,因為兒童玩具隨玩隨丟,也就無所謂了。記得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香港因日本侵略中國東三省,港人發動一場抵制日貨的群眾運動,號召市民把日本貨丟掉。那時候沒有電飯煲、熱水器等高檔生活用品,於是市民把許多日本玩具都拋到街上。我這個小孩子,同樣愛國,把一些日本玩具全都丟掉。那一幕我現仍記得十分清楚,這是當年香港同胞的一場愛國行動。
沒有了日本玩具,孩子們玩些什麼呢?記得那時候香港孩子們轉而玩起鐵製「小兵仔」,就是用鑄鐵造成一個個小小的軍人的樣子,可以買一大堆由自己排成列兵,或者幾個孩子各排陣容,作兵陣對峙狀,也可以一個或幾個人玩個痛快。
這就是我們的童年。今天我的孫輩都玩平板電腦,玩具已經現代化和電腦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