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旋
電子學習是全球大勢所趨,世界各地正積極推行,然而,香港電子教學的發展已達十五年,至今始終未能全面推行,時至今日,不少中小學校仍處於摸索階段。教育局近年積極推行電子學習,原因除趕上世界潮流外,更重要的是電子學習的確具備優勢,是提升學與教的其中一個有效途徑。
電子學習是有別於傳統的學習模式,整個教學及學習方式都轉變,透過多樣化的電子教學軟件、科技輔助,改變傳統着重教科書的教學方法,而轉變能否成功則取決於受眾,包括學生、家長及教師對其了解和接受的程度。首要認清的是,電子學習的定位不是在「電子」,而是在「學習」。推行電子學習,並非要學生學習開發資訊科技的知識和能力,而是希望學生運用資訊科技來學習知識。
樂善堂顧超文中學劉潤牛校長,對電子教學甚有心得。他強調電子學習不單止是硬件提升,而是教學相長,老師與同學才得益。電子學習並不單單針對學生,作為家長亦應該與時並進。為此,劉校長除做一般家長講座外,更加設立一個家長專用的電話程式(App),透過這個程式去發放學校資訊,亦試行某些通告不打印出來,只靠電話程式收發通告,獲九成家長回應,回覆率十分理想。當然,面對學生整個成長的支援,不論是老師還是學校,也不應只靠科技。家長、老師及社工要留心學生是否有異樣,適時關切、細心跟進,這才是對學生最大的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