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自動售貨機使用手機支付。圖為北京一個展覽會現場。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出門可以忘帶錢包,但一定不能忘帶手機。」這句話已是大部分中國人生活的寫照。當流動上網裝置結合電子貨幣後,不論是淘寶還是搭的士,甚至在路邊攤販買包子,人們均可隨時隨地用手機上網購物及付費,不用現金交易已成為趨勢。手機支付不單是電子貨幣的革新,更能帶動各種產業的發展,然而,手機支付的急促發展,亦有可能引起科網壟斷、私隱不保等隱憂,下文將會一一分析。 ■劉彩珊 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幹事
香港情況:港人多用八達通
手機去年始起步
香港市民除了以現金和信用卡作支付媒介外,亦有八達通作為主要的電子支付模式,但手機支付服務在香港則落後於鄰近地區。去年終於有電訊商在香港推出手機錢包服務,而蘋果公司的Apple Pay亦計劃在今年進入香港市場,手機支付在香港開始步入發展階段。
新聞背景:搶微信紅包廣東居首
隨着手機支付和微信紅包的普及,搶微信紅包成了內地春節假期裡一種新的拜年方式,對年輕人來說,春節搶紅包甚至變得和年夜飯及看春晚一樣重要。根據微信和支付寶公佈的統計數據,除夕搶紅包和發紅包的總額冠軍都被廣東包攬。
據微信公佈的猴年春節期間(除夕到初五)的紅包整體數據顯示,春節的微信紅包總收發次數達321億次,總計有5.16億人通過紅包與親朋好友分享節日歡樂。相較於羊年春節6天收發32.7億次,增長了近10倍。此外,截至猴年大年初一中午12時,百度錢包開福袋次數達112億,共發放出價值42億的福袋,其中現金達3億,福袋中獎率超過90%。
方便生活 VS 私隱不保
手機支付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各種的便利,無現金社會看似即將來臨,然而手機支付成為一種集合和記錄下人們生活細節的系統,亦可能為社會帶來各方面的隱憂。
經濟營銷層面
正︰鼓勵創新
手機支付是集合了網絡廣告宣傳、預訂商品/服務和付款於一身的平台,能鼓勵商業模式創新。例如阿里巴巴集團在今年農曆年假前舉辦了為期5天的「年貨盛典」,在全國一萬多條的農村設置了服務中心,為當地著名土產提供宣傳和銷售渠道。「年貨盛典」創下了21億件交易量,其中8萬瓶貴州產辣椒醬5小時內賣完,江蘇省的有機雞蛋兩小時內售完3萬隻。
反︰科網壟斷
過去以現金及信用卡付款的模式,均屬銀行業務,但自從手機支付普及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幾乎可替代傳統銀行卡及網絡銀行業務。
現時內地兩間最大的科網企業阿里巴巴和騰訊正在搶佔市場,紛紛向消費者送出電子優惠劵、抽獎等購物優惠,可是一旦企業成功壟斷市場時,有可能轉為向商戶或民眾收取交易費用。
企業經營層面
正︰節省成本
手機支付能把整個付款程序電子化及自動化,企業可節省處理支付及會計核數等工序所需的人手,並減省印刷實體宣傳品的成本。企業能把資源運用在其他更具生產力的範疇,提升競爭力。
反︰勞工失業
雖然手機支付能為企業節省人手開支,但同時亦會引起某些工種被取代的情況。以重慶咖啡廳為例,這種讓客人主動上網點餐和付款的系統推出後,咖啡廳所需要聘用的侍應和收銀員也相應減少,可能會造成失業問題。
個人生活層面
正︰生活便捷
手機支付讓消費者可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隨意在網上購物和付款,例如到戲院看電影,已不會在戲院買票,而是先用手機買票。而且手機支付平台亦會不斷推出多樣化的創新服務,令人們的生活變得更輕鬆方便。
反︰私隱不保
隨着手機支付被廣泛應用,手機所儲存的個人資料亦愈來愈多,除了姓名、地址、電話、銀行賬戶外,亦可包含個人行蹤、消費習慣、社交群體及醫療記錄。這些資料一旦落入他人手中,就會造成私隱問題。
金融安全層面
正︰防偽防盜
偽鈔問題一直困擾內地,即使內地政府多次加強人民幣防偽特徵,仍不時發現高仿偽鈔,而手機支付不需使用現鈔,是杜絕偽鈔的最有效方法。手機支付也可用於出售虛擬門票,人們用手機直接向主辦單位購買門票,再到會場用手機核實身份,不用擔心在分銷點購買到假票。
此外,當商戶減少收取現金,人們不用到櫃員機提款時,亦可避免遭到賊人搶劫。
反︰網絡犯罪
隨着手機支付的交易漸趨頻繁,網絡犯罪集團用駭客和木馬病毒盜取客戶資料的罪行也增加。市民往往側重享受手機支付的便利,容易在下載軟件時交出個人資料,忽略了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一機在手 坐車派利是零現鈔
內地的手機支付市場在2014年有快速的增長,到了2015年手機支付市場規模已達到163,626億元。
昔日的網購服務是以網上商店和物流速運為主,但現時的手機支付已與現實生活連結,人們在醫院、超級市場、便利店、交通工具、餐飲等各個層面,都可以透過手機上網預訂商品 / 服務及付款。人們只要一機在手,已毋須帶備現金,更不用拿着提款卡排隊到櫃員機提款。我們可從以下的例子了解手機支付系統,如何改變人們在的消費模式:
1. 公共交通
手機支付可取代公交卡(如八達通),而且手機支付由戶口自動轉賬,不用逐次為卡增值。而呼叫的士的手機程式有內地的「快的打車」和外國的「UBER」,兩者均可通過手機預約乘車服務,乘客可用GPS定位司機的位置,預計到車時間,乘客不會跟司機有直接的現金交易,而是用信用卡在網上付款,避免司機和乘客因車資引起爭執。
2. 餐廳用膳
重慶一間咖啡廳推出結合微信支付和點餐的服務,咖啡廳的每張桌子上有QR code,客人用手機掃描後系統會辨識桌號,然後客人的手機會進入微信賬戶,客人可通過對話群組直接點餐或呼叫侍應,客人在網上點餐後會進入付款頁面,完成後侍應會親身確認。整個過程不用現金交易,客人亦不用等待侍應前來才點餐,用餐後更不用到櫃枱結賬。
3. 電子利是
新聞提及的微信紅包即是電子利是,傳統中國習俗是在拜年時由長輩親手派發利是,雙方互相祝福新年到來。然而,微信紅包是透過手機發送利是錢,故此人們在各地也可收發,不一定要見面才派利是。由於微信紅包加入了遊戲元素,各人可在線上鬥快搶紅包,或者以中獎者心態搶金額較高的紅包,故此一推出市面便吸引了年輕一代參與,成為一種新的拜年方式。
小知識
大數據(Big Data)
現時人們的生活已離不開互聯網、社交網站和網購,我們會把個人喜好、生活習慣和行蹤等個人資料記錄在網絡中,科網企業會收集、保存,甚至分析這些資料,這些龐大的資料就是「大數據」。大數據常用於商業行銷,企業會根據人們在網絡的記錄,推測消費者的喜好及潛在需求,從而制訂合宜的廣告宣傳策略。
辭彙鏈接
資訊及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大數據(Big Data)
生活素質(Quality of life)
私隱(Privacy)
總結
現時內地的網絡交易零售規模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網上市場」,手機支付的用戶亦持續增加。除了內地外,丹麥亦正步向全面使用電子貨幣的時代,丹麥商會甚至建議零售商店應該被給予完全拒絕現金支付的權利,令丹麥成為首個不用現金交易的國家。不過,有反對意見則認為民眾不可放棄使用現金,因為這樣才能確保人們有選擇不留下數據記錄的權利,避免政府或企業掌握民眾的私隱。
想一想
1. 根據資料,試指出手機支付在內地的應用情況,並引用數據說明。
2. 有評論認為「手機支付將會全面取代現鈔」,你同意嗎?
3. 香港的手機支付市場屬於剛起步狀態,你認為手機支付在香港會成功嗎?試解釋你的答案。
4. 你認為手機支付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試舉例說明。
答題指引
1. 本題同學需引用資料中的數據,如2015年內地的手機支付市場已達163,626億元,然後指出內地的手機支付市場正迅速發展。
2. 本題屬於評論題,重點在於「全面取代」,即是停用現鈔,同學評論時應集中在停用現鈔是不是可行。
3. 本題也是評論題,同學可根據香港情況,預測香港手機支付市場的發展,亦可引用其他例子,如世界各地的手機支付市場都正在發展,可見其有一定的吸引力,故可推斷在香港亦會發展成功;同學亦可以「看淡」其發展,如香港已有八達通作為電子支付工具,而市民亦已習慣使用八達通,故手機錢包未必能打入香港市場。
4. 本題的評論重點在於何者較多,故同學不需要一面倒列出好處或是壞處,應把兩方面都列出,然後分析是利多還是弊多。
延伸閱讀
1. 《O2O移動支付 港須追上步伐》,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5/18/ED1605180032.htm
2. 《電子紅包試推 體驗內地潮物》,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1/20/HK1601200019.htm
3. 《銀聯發力 移動支付烽煙再起》,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2/26/FK160226000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