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傳承至今:新界成研究宗族社會福地


放大圖片

■中環舊立法會大樓已修復成終審法院。 資料圖片

隨茩輕銂懋|不斷進步,城市化逐漸將一些傳統特色湮沒,惟獨新界農村至今仍保留茪ㄓ痐什窷Е巹S質,是研究「本土文化」中不得不提的部分。劉智鵬解釋指,香港新界農村的宗法制度,從11世紀南宋時期至今一直保存下來,「其宗族社會從未間斷,即使戰後仍能保持中國傳統社會面貌,新界的族群歷史動輒過百年,祠堂傳承超過廿代歷史,保存完整。」對比之下內地一度與西方隔絕,而且經歷文革時期,造成不少歷史散失;台灣經歷日治時期後,社會面貌亦經過不少變異,使香港新界成為東西方學者研究中國傳統宗族社會的福地。

至於從社會層面上看,新界人在過去一段長時間與香港及九龍居住的城市人隔絕,被視之為「鄉下人」,其後新界於上世紀60年代正式開發,新市鎮及道路交通建設促進了雙方交流,情況始有改善。然而過程中個別群體多多少少還是失去了原來特質,例如當年部分新界人為了融入社區,放棄了自己一套方言及生活習慣,劉智鵬認為這非常可惜。

「追上時代不代表放棄已有東西」

同樣情況在香港不斷發生,現在很多家長為了孩子學好英文,從小只跟子女用英文溝通,送到國際學校讀書,只求學得一口「純正英語」;另一方面,社會近年亦有出現「普教中」爭議,兩者情況各異,但都被視為對港人以粵語作為母語的威脅。借歷史看今天,劉智鵬認為對待兩文三語,絕不應以落後的「取代」思維視之,「追上時代不代表要放棄已有的東西,語言如同技能多學無壞,粵、普、英並存又有何問題?」其實各種語言在社會百花齊放,奉行各自信仰、生活方式,互相尊重彼此不同身份,這樣更能促使共融。

他又笑謂,與其崇尚英、美「純正口音」,「港式英語」在他看來更加可貴,「正如我們不會為操流利廣東話感到了不起一樣,假如將英文當成母語學習,講得好是理所當然;相反帶港式口音正好證明這是我們經過一番努力學回來的第二語言,這才是『身份象徵』。」 ■記者 姜嘉軒

相關新聞
戲院伴民甲子 皇都恐成歷史 (圖)
皇都戲院娛樂大事記 
微觀點:保育經濟角力 考驗長遠眼光
特寫:獨門「真體字」 「生招牌」王國興 (圖)
專家點評:建築欠歷史價值 「升級」機會微
話你知:「遠東僅有」難考證
三代熟客 (圖)
小龍人龍 (圖)
昔日好景 (圖)
譚惠珠盼中央與反對派多渠道溝通 (圖)
「反對派應與中央正常溝通」 (圖)
相信「一國兩制」是最佳出路
倡「一帶一路」港角色有具體安排
微觀點:反對派擺脫尷尬 還需政治勇氣
「一丹獎」落戶香江資助教研 (圖)
官員有Say:若棄「一國兩制」 港失最穩固依靠
官員有Say:拓嶼模型輔助說明非隱瞞
話你知:「網絡公益教父」 投身慈善教育
「一丹獎」詳情
探索本土系列:風俗習慣終更替 多元自由不可遺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