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探索本土系列:風俗習慣終更替 多元自由不可遺


放大圖片

■劉智鵬笑言研究歷史最有趣味的地方,在於愈去認識,愈會發現「人類總是犯茼P樣的錯」,個別行為總會引發既定結果,屢試不爽。 曾慶威 攝

劉智鵬嘆符號化排外損本土 盼順應時代不死板

潮流興本土,香港本土的真義,卻遠超一時三刻的潮流所能包涵。有人興之所至抽取當下生活細節,以本土口號或符號將之美化,遇有不同意見者即肆意排斥攻擊;有人自我中心無限擴大,想以本土之名將香港從歷史地理、政經文化的淵源中割離甚至對立。

對於致力牽頭為香港歷史寫書,希望全面記錄香港地、人、事的嶺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劉智鵬來說,本土固然與衣食住行等香港生活文化息息相關,但當中所呈現的「多元」及「自由」,才是至關重要的核心價值,期望港人重新思量它們的可貴,別讓本港共融美德消逝。■記者 姜嘉軒

身兼嶺大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的劉智鵬,是少數專門研究香港歷史的學者,他並積極參與多項保護本土文化工作,包括擔任《香港通志》編輯部主編,與多名專家一同藉學者修志方式,記錄香港地理、歷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人物、典籍、重大事件等,該地方志希望能通貫古今,成為地方上的百科全書,有助港人了解自己的社會,增強社會的凝聚力。此外,劉智鵬亦擔任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為保護及活化本土歷史建築出力,貢獻良多。

維護本土近年成為香港的熱門議題,然而到底本土含義為何,又該如何維護,卻見眾說紛紜。劉智鵬認為,第一步必先了解本土本質,認識當中包含什麼,下一步方可討論該如何保護。「本土最基本的定義是個別地方或國家,生活範圍之中的事物」,從香港層面上看,他指港人的生活方式、價值取向、風俗習慣、住民構成以至鄉籍背景等,都可列入本土範圍之中。

菠蘿油當年非本土平民飲食

劉智鵬指,大部分本土生活文化都會隨社會改變,例如「雲吞麵」這類傳統飲食,當然能算進本土,然而每個人對「雲吞麵」認識及重視程度不一,較難以此作統一標誌,「又如近年人們談論本土平民飲食文化時,常會提起菠蘿油,但據我小時候經歷而言,多片厚牛油的菠蘿油遠比菠蘿包貴,過年過節才有機會吃到,並非尋常食物。」

另一方面,一些生活習慣也會隨時代發展而不斷在變,「傳統家庭過農曆新年,事前最少要一個月準備,大掃除、添置應節食品及新衣服;今時今日過年的禮節經過不斷簡化,可能只吃頓團年飯就算過節,較新潮的家庭甚至只將農曆新年看成大假,舉家旅行度過。」甚或連華人最重視的紅白二事,近年其實都已大幅簡化,反映它們具高流動性,情況每天都可能在變,不好定義。

話雖如此,劉智鵬認為,本土其實亦包含港人在精神層面上一些核心價值,不容易隨時代改變,「香港人一直都是接受不同文化、種族、背景的人一起生活,大家可自由選擇食雲吞麵還是拉麵。『多元』、『自由』這些抽象的理想價值,一直是本土可貴之處。」遺憾的是,近年個別人士棄本逐末,對「本土」的追求流於一些表面的符號,真正應該捍衛的「多元、自由」卻彷彿日漸消逝。劉智鵬尤其感嘆社會近年忘記了「多元」的可貴,容不下相左意見,甚至使「本土」二字常與衝擊掛u,憂慮本港共融美德將會消逝。

港非孤島 勿單憑地理定本土

對於有意見聲稱是從本土出發卻偷換概念引申至「港獨」等思維,劉智鵬慨嘆指,這類想法既不理性且不切實際,可能是源於對香港、內地及周邊國家關係欠認識,「情況猶如小朋友嚷茩n這要那,卻不了解父母搵食艱難。」另就有人以本土之名排斥內地文化,劉智鵬則形容有關說法「離奇地膚淺」,「香港不是個孤島,長年歷史至今的變化,一直跟世界息息相關,不可能單憑地理位置界定本土。」

相關新聞
戲院伴民甲子 皇都恐成歷史 (圖)
皇都戲院娛樂大事記 
微觀點:保育經濟角力 考驗長遠眼光
特寫:獨門「真體字」 「生招牌」王國興 (圖)
專家點評:建築欠歷史價值 「升級」機會微
話你知:「遠東僅有」難考證
三代熟客 (圖)
小龍人龍 (圖)
昔日好景 (圖)
譚惠珠盼中央與反對派多渠道溝通 (圖)
「反對派應與中央正常溝通」 (圖)
相信「一國兩制」是最佳出路
倡「一帶一路」港角色有具體安排
微觀點:反對派擺脫尷尬 還需政治勇氣
「一丹獎」落戶香江資助教研 (圖)
官員有Say:若棄「一國兩制」 港失最穩固依靠
官員有Say:拓嶼模型輔助說明非隱瞞
話你知:「網絡公益教父」 投身慈善教育
「一丹獎」詳情
探索本土系列:風俗習慣終更替 多元自由不可遺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