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龍舟學典故 賞民俗收穫豐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聰、孔雯瓊 北京、上海報道)端午佳節,二十餘位外國媒體駐京記者在北京什剎海參加了主題為 「後海龍舟連中外,端午糉香話京城」聯誼活動,通過包糉子、乘龍舟等一系列活動,親身體驗了中國傳統節日。外國記者紛紛表示,沒想到節日背後還有那麼多有趣的故事,已經深愛上中國的傳統文化,收穫頗豐。
據了解,為了讓外國記者們更深切地了解端午文化,活動主辦方特別準備了糯米、糉葉,並特別邀請了民俗專家手把手地教外國記者們包糉子。在製作糉子的過程中,民俗專家還用英文向洋記者們講解了吃糉子、掛菖蒲、賽龍舟、綁五色線等民間習俗。主辦方負責人表示,外國記者們不僅是記者,也是文化的傳播使者,希望通過體驗中國的傳統節日,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在國際上傳播中國形象。
親手製作獨具意義
活動後,許多外國記者紛紛點讚。奧地利電視台記者托尼向表示,他已經來北京8年了,每年端午節,都會吃糉子,但這次是第一次親手去製作端午美食,「這次體驗活動很新鮮,沒想到端午節的背後,還有屈原捐軀這一感人的故事,而且我終於了解到原來糉子還跟節氣有關。」托尼說,「現在我已經深愛上中國的傳統文化,未來我會去做更多的探索嘗試。」
來自英國《每日電訊》的記者康納則表示,他已在內地生活多年,對於中國的端午節並不陌生。他強調,往年他們通常會邀請朋友一起聚餐,但今年的端午節與以往不同,他與家人親身體驗了如何製作糉子。他笑稱,雖然他五歲的小女兒第一次製作糉子,但是卻一口氣做了十多個,「我們計劃把我們親手製作的糉子打包帶回去,這樣吃起來更有『味道』。」
滬民排隊領「福糉」
在上海,玉佛禪寺舉行免費發放端午「福糉」活動,這也是該寺廟首次舉辦此類活動,並以此呼籲民眾注重傳統文化意識。活動不僅吸引眾多上海市民參加,更有不少外國遊客加入隊伍一起體驗中國傳統節日。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玉佛禪寺方丈覺醒大和尚就帶領眾僧及義工,在寺院山門前發放一萬隻素糉,眾多市民、遊客排起長隊免費領取。大和尚表示「福糉」不僅象徵種植福田,更可喚起大眾思親報恩、注重傳統文化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