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訪談 > 正文

顛覆舊理論 革新製色術

2016-06-20
■織錦《百駿圖》。本報浙江傳真■織錦《百駿圖》。本報浙江傳真

絲綢設計分為花樣設計和紡織品設計,不論四川蜀錦,蘇州宋錦,還是南京雲錦,都無法克服織錦的結構改變,表現出的色彩最多不過幾十種,大大制約了織錦業的發展。但李加林沒有拘泥於教科書上的知識,「根結在於織物結構、原理的突破,我的貢獻是如何突破色彩製造。」

美術跨科技 數月調一色 

織物必須靠機器來完成想像,才能把想像變成作品。李加林的思維從美術跨越到科技革新上。1997年,他開始了仿真彩色絲織技術的課題研究。為了調配好一種顏色,李加林常常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那時候,晚上會夢見在調色。」

李加林在發明時更顛覆傳統意義上的先理論、後實踐。「因為先尋找理論會產生數據造假的情況。」他的仿真彩色絲織技術將數千種顏色歸納為5個系列,按色系處理。以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最大限度竟能顯現出4,500種顏色。

點控新技術 數字化印刷

李加林說,就像真正的畫家是用紅、黃、藍三元色在調色板上不斷調出各種不同的色彩一樣,織物的豐富多彩也是現成的顏色無法完全表達得盡的。「以前是通過套色實現,現在是通過點控技術,然後數字化印刷,從機械反應到數字化。」他的第一件產品《清明上河圖》由杭州中紡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和浙江巴貝服裝服飾公司合作開發,長12.8米,寬0.25米,提花經緯交織點達28,800萬個。

李加林說,現在他集中精力研究色彩細分,使得織錦表現出的顏色能過渡均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