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3辣」遏炒風 樓價終理性

2016-06-27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 本港高樓價問題由來已久,由茤苤B籠屋、閣仔,再到近年的「棺材房」,衍生的社會現象及問題都令人唏噓。特首梁振英2012年上任後,肩負起解決高樓價問題的責任,同年底火速推出連串「需求管理」措施,包括加強版的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雙倍印花稅(DSD)。3辣招成功打擊了熾熱炒風,讓樓市回歸理性。

2012年10月底,政府推出買家印花稅(BSD)、加強版額外印花稅(SSD),主要針對境外買家及公司名義買家,目的是增加投資者入市成本;2013年2月政府再推的雙倍印花稅(DSD),將稅項擴闊至非住宅物業。措施之多,破了回歸15年以來的記錄。連續3項措施,加上金管局過去4年推出3輪逆周期措施,大大遏制樓市炒賣活動。連同前屆政府時期,金管局前後共推出七輪逆周期管理措施。

翻查資料,自2010年11月政府首次推出SSD後,其後3年住宅摸貨註冊近乎絕跡。據立法會文件顯示,短期轉售個案(包括確認人轉售及廿四個月內轉售)於2011年每月平均宗數仍有約1,501宗,2012年平均數已明顯大跌至約661宗,而2013年數字再進一步減少,當年4月至12月平均只有約131宗。可見在辣招打擊炒風的威力。

BSD需繳付15%樓價,亦大大打擊了境外買家及公司客在港買樓意慾。政府數據顯示,BSD實施後,2013年首季持有香港身份證的個人購入住宅物業只有270宗,公司名義買家僅531宗,共801宗,較2012年首季平均每季3,078宗,減少74%;也較2009年至2011年每季4,000宗至6,800宗,大幅減少逾80%。

「辣」有後遺症 交投受壓

不過,辣招亦有後遺症,由於需求被壓抑,樓宇交投一落千丈。戴德梁行早前發表報告,統計2006年至2011年平均每月住宅成交量有9,214宗,但2011年至今每月平均才5,409宗,前後足足下跌逾四成,令地產代理業界生計受到衝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