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教局新學年6招防學生輕生

2016-07-23
■吳克儉(前排中)相信委員會提出的建議將能減低悲劇發生的機會。 潘達文  攝■吳克儉(前排中)相信委員會提出的建議將能減低悲劇發生的機會。 潘達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政府今年3月成立的「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經過多個月研究,昨日向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提交進度報告及11項短中長期初步建議並獲接納,並率先在新學年推行其中6項短期措施。吳克儉指,局方會「特事特辦」,有4項短期措施將於9月開學或之前率先推行,包括推廣精神健康教育的「好心情@學校」計劃、精神科護士支援試行,及加強升中一、中四學生的自尊感及解難銜接課程等。因應部分輕生學生會於社交媒體發表「死亡預告」及搜尋自殺方法,委員會轄下工作小組昨約見Facebook(面書)及Google(谷歌)的代表,討論如何於網絡推廣正面信息,減少學生的輕生念頭。

委員會主席葉兆輝指,是次報告闡述了過去3年34宗中小學生輕生個案的初步研究結果,當中兩成個案有接受精神科服務,約八成個案涉及教育和家庭適應問題。他表示,於學生精神健康和學校兩方面,報告共提出11項建議(見附表),以提升對有自殺風險學生適時和適切的照顧和支援。其中,教育局聯同衛生署於8月25日將率先啟動「好心情@學校」計劃,在新學年全面推行,透過社交媒體YouTube和 Facebook、學校平台或活動如「學校休整日」等,向學生推廣精神健康教育,並鼓勵學生對求助和接受精神健康服務持正面及接納的態度。

葉兆輝冀長期多重把關防患未然

葉兆輝期望上述活動可消除負面標籤,「有精神及情緒問題是很正常的,我們希望學校及學生不要標籤這些問題,培養他們學會接納」,並指學校可透過優質教育基金簡易申請程序申請不多於15萬元資助推行相關措施。

他又指,及早識別及介入高危學生是防自殺要素,報告提到短期內要向教師提供有系統的「守門人(Gatekeeper)」訓練,「例如當教師在凌晨收到學生想自殺的信息,他們應如何即時應對呢?」長遠也要讓更多學生懂得留意身邊人危機警號,作多重的把關。

葉兆輝又透露,在34宗學生輕生個案中,有三成自殺前曾於社交媒體發出尋死信息,亦有個案曾於網上搜尋自殺方法,故委員會轄下的工作小組昨亦約見了Facebook及Google的代表,討論應對方法,「例如若有學生搜尋這些資訊時,是否可以優先彈出一些珍惜生命的信息及相關的正面新聞?」

同時,食物及衛生局新學年將與教育局、醫管局及社會福利署合作,開展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由醫管局額外調派兩名精神科護士,到8間中學及1間小學向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提供識別及轉介等支援。

吳克儉約見校方迎新學年

吳克儉則提到,為於新學年開學前作準備,局方下周將約見各學校議會、校長會及主要辦學團體,稍後並會向學校發信,鼓勵學校加強為中一和中四學生而設的銜接課程,加入自尊感、解難技巧、正面情緒等元素。

他期望,委員會在10月提交的最終報告,將包括家庭工作小組、媒體工作小組及青年/大專院校工作小組提出的建議等,「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有關建議將能減低悲劇發生的機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