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科學院星級導師 彭偉新
雖然近期美股仍然繼續維持強勢,即使未有再大力上升,但仍然持續在歷史高位附近,表現上反映出投資者仍然是看好後市。不過,筆者認為單從股市指數的走勢來看後市走勢仍然不夠準確,尤其是當股市是由大型對沖基金所主導時,指數的走勢不會完全反映這批主導者對後市的看法,尤其是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投資工具,包括場外期權、指數期貨、透過投資銀行發行Accumulator等等的方法,一方面繼續推高指數,在另一方面則已經在場外進行平倉部署,所以,單是看股市繼續上升、又甚至不肯回落,並不足以構成繼續看好的原因。
筆者喜歡利用技術分析工具去分析大市走勢,不過,仍然要等訊號出現甚至確認後才可以去跟訊號執行交易的話,也未必可以在最好的時機進行買賣,因此,筆者在近兩年專心發展資金流的分析工具,以資金持續流入或持續流出市場作為製定策略的基礎。近日,筆者發現資金在全球ETF市場的部署開始有所改變。自從英國公投日後,資金便持續由歐洲市場流走,因此,錄得不少的歐洲ETF產品錄得持續流出,而該批資金大部分走進了美國債券市場及股票市場,令到全球利用ETF工具投資在美國股市自年初的淨額由6月份低位152億美元迅速增加至8月中的540億美元,而利用ETF工具投資在美國股市的總金額更由14,053億美元,升至14,986億美元。
港股短期回吐風險高
不過,在過去一周內,筆者發覺該個上升的走勢開始出現逆轉,而利用ETF工具投資美股的總金額,開始持續回落,而根據8月23日的結果,即使美股指數升上歷史高位,但總金額反而回落至14,904億美元,因此,美股很有可能會先行見頂。雖然筆者在港股的數據不齊整,但亦見到最近在利用ETF工具投資在港股的資金流開始出現流出的情況,所以,筆者認為短期內港股出現回吐的風險,會較上升的風險高得多。因此,恒指在升上23,000點水平下,相信仍然是「易守難攻」。(作者為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並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