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兩地產經 > 正文

港出口15連跌 刷新紀錄

2016-08-26
■政府發言人指,外貿環境仍然充滿挑戰。 資料圖片■政府發言人指,外貿環境仍然充滿挑戰。 資料圖片

上月挫5.1%四個月最大 英「脫歐」美加息令外貿添變數

香港文匯報訊 本港出口連跌15個月,跌幅並擴至4個月最大。政府統計處昨發表的外貿數字顯示,7月份本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錄得按年跌幅,分別下跌5.1%和3.3%。其中輸往中國內地整體出口貨值跌6.4%,輸往英國的更跌19.4%。政府發言人指出,出口貨值擴闊反映全球需求情況並不穩定,仍有許多變數,外貿環境仍然充滿挑戰。

統計顯示,繼6月份錄得1.0%的按年跌幅後,7月份轉口與港產品出口合計的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3,045億元,同比下跌5.1%。其中7月份轉口貨值為3,006億元,下跌5.1%,港產品出口貨值為39億元,跌幅為5.8%。同時,繼6月份錄得0.9%的按年跌幅後,7月份商品進口貨值為3,378億元,同比跌3.3%。7月份錄得有形貿易逆差333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9.9%。

首7個月出口貨值跌4.1%

至此,本港出口連續15個月下跌,刷新了本港最長連續下跌紀錄。在1998年4月至1999年6月,本港出口曾錄得連續15個月下跌,是本港有該統計數字以來的最長連續下跌紀錄。

今年首7個月的商品整體出口貨值較同比跌4.1%。其中轉口貨值下跌3.9%,港產品出口貨值則下跌14.5%。同時,商品進口貨值下跌5.2%。首7個月錄得有形貿易逆差2,329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0.6%。

經季節性調整的數字顯示,截至7月止的3個月與對上3個月比較,商品整體出口貨值錄得5.3%的升幅。其中轉口貨值上升5.3%,而港產品出口貨值上升0.2%。同時,商品進口貨值上升5.6%。

外貿環境仍然充滿挑戰

政府發言人昨表示,商品出口貨值的按年跌幅在之前數月收窄後,在7月份稍為擴闊,反映全球需求情況並不穩定。然而,經季節性調整的數字顯示,5月至7月與對上3個月比較,商品出口貨值則稍為上升。

發言人進一步指出,展望未來,外貿環境仍然充滿挑戰,全球經濟增長短期而言料依然溫和,並且仍有許多變數,包括英國「脫歐」、美國利率正常化、主要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走向分歧,以及不少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所衍生的不確定性。政府會密切留意有關情況。

按國家∕地區作分析,7月份與去年同月比較,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下跌5.4%。此地區內,輸往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跌幅,尤其是越南(跌10.7%)、印度(跌9.3%)、菲律賓(跌8.5%)、中國內地(內地)(跌6.4%)和馬來西亞(跌1.8%)。另一方面,輸往台灣、新加坡和韓國的整體出口貨值則錄得升幅,分別上升18.1%、8.7%和4.5%。

出口內地跌6.4%英挫19.4%

除亞洲的目的地外,輸往其他地區的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跌幅,尤其是英國(跌19.4%)、德國(跌5.8%)和美國(跌1.7%)。

同期,來自部分主要供應地的進口貨值錄得跌幅,尤其是瑞士(跌19.3%)、馬來西亞(跌16.1%)、內地(跌6.2%)、日本(跌5.4%)、美國(跌4.5%)和韓國(跌0.7%)。同時,來自台灣和新加坡的進口貨值則錄得升幅,分別上升10.5%和10.0%。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