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碩鳴 資深評論員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220萬合資格選民投票,選出新一屆議事代表。在香港連串政治紛爭中,立法會選舉的政治格局發生新變化,傳統政黨完成新老交替,有多位年輕人勝出上位,但也有尋求連任的多屆議員黯然退場。年輕一代上位,當中有多名激進「本土派」人士晉身新一屆立法會,令人擔心新一屆立法議事堂,會繼續成為政治鬥爭的「戰場」。立法會的功能是議事,商議香港大事,可惜過去一年拉布角力成為特色,拖慢了香港發展的步伐。選民們是否選出了好議員,還要以其對香港的貢獻為檢驗標準。
破紀錄的220萬選民走出來,創下58%的投票率歷史新高,本屆立法會選舉以歷來最強烈的民意改變了立法會的政治版圖。選舉結果顯示,民建聯、民主黨、公民黨這些傳統老牌政黨完成新老交替,民建聯保持建制派在立法會最大黨的地位,民主黨則繼續成為立法會中非建制力量的最大黨。立法會的總體力量對比,沒有太大變化,基本維持回歸以來立法會的基本盤。
議會政爭氾濫 香港錯失機會
不過,一個值得關注的新情況是,非建制派「大洗牌」,不少傳統老牌反對人物出局,被近兩年新冒起的「本土」激進派取代,首次打正旗號參選的激進「本土」派抬頭,合共有6人拿到躋身立法會的入場券,拿下了立法會的近十分之一的議席,這一股力量對立法會、乃至香港可能帶來不容低估的衝擊,是福是禍,不妨拭目以待。
立法會作為議事堂,本應是與會者紳士之爭、理性論政的場所,但近年香港越來越糟糕的政治氛圍,立法會成為政治表演地。議員不是以理相爭,越來越多用拉布拖延會議、狙擊施政。市民們親眼目睹議事堂成「戰場」,勞民傷財。有統計指,上一屆立法會議事堂的瘋狂拉布,以阻止通過相關政策和項目撥款,拉布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四年下來,拉布浪費納稅人的公帑至少達27億元,相當於全港120萬社會福利金受助人出多一個月的「雙糧」。拖延項目遭受的損失更難估計。長遠看,不斷拉布拖延重大發展計劃,令香港失去更多機會。
拉布令本港多項工程延誤,造價大幅飆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曾在立法會指出,受議員在財委會和工務小組拉布影響,2013/14年度共有27個工程項目撥款未能完成審批,這些項目都與民生有關,包括「三堆一爐」,填海計劃研究,興建學校、體育館、隔音屏障和警署等,拉布令每項工程被延誤超過半年,工程造價合共增加了25億元,其中「三堆一爐」4個項目的工程造價合共上升13億元;在工程時間表方面,個別項目因需重新招標而受到更嚴重的延誤,例如佛教醫院翻修工程等。
維護繁榮穩定 議員責無旁貸
香港的支柱產業本來就單一,加上近年香港經濟本已不景,旅遊、零售等表現不濟,金融發展主要依賴內地,香港發展項目受阻令低迷的經濟雪上加霜。今年首7個月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值按年下跌10.1%,當中7月份按年下跌7.7%,為連續17個月下跌;首7個月訪港旅客人數亦按年減少6%,當中內地旅客按年減少8.8%。
立法會選舉選出新人,是希望議員們對香港未來的發展出謀劃策,是期待議員們對香港制定的政策規劃把關審議,是要求議員們為建立一個穩定繁榮的香港提出意見。最終,我們是否選出一個好議會、選出好議員,議員對香港繁榮穩定的貢獻才是真正的檢驗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