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養生坊 > 正文

帶狀皰疹的調治

2016-09-18

帶狀皰疹是一種由皰疹病毒引起的、在皮膚上出現的簇水皰,多呈帶狀分佈,痛如火燎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中醫學稱之為「蛇串瘡」、「蜘蛛瘡」、「纏腰火丹」、「蛇丹」等。本病好發於春秋季節,以成年患者居多,老年人病情尤重。臨床主要以皮膚上出現紅斑、水皰或丘皰疹,纍纍如串珠,沿一側周圍神經呈帶狀分佈,局部刺痛為其特點。多數患者癒後很少復發,極少數病人可多次發病。

文:符文澍(註冊中醫師 醫學博士)

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以後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當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時可誘發病毒再度活動,生長繁殖,發生帶狀皰疹。中醫學則認為本病主要因情志不遂、肝鬱氣滯、鬱久化火,或因飲食不節、脾失健運、濕熱搏結,兼感毒邪所致。常見證型有:1.肝經鬱熱型:皮疹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口苦、咽乾、急躁易怒、大便乾、小便黃、舌紅、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數。2.脾虛濕蘊型:皮疹色淡、皰壁鬆弛、疼痛不顯、不思飲食、食後腹脹、大便時溏、舌淡、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滑。3.氣滯血瘀型:皮疹消退後局部疼痛不止、舌質黯、苔白、脈弦細。

症狀特點

帶狀皰疹多見於成人,春秋季節多發。發病前常有輕度全身不適、低熱、倦怠、食慾不振,將要發疹部位的皮膚知覺過敏、灼熱、刺痛等前驅症狀。以後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繼而出現成簇的粟米至綠豆大小的水皰,聚集於一處或數處,排列成帶狀,皰群之間皮膚正常。皰液初起透明,數日後皰液混濁,或部分破裂,亦可出現血皰或壞死。病情輕者無皮疹,僅有皮膚刺痛感,或皮膚稍潮紅。其疼痛有的伴隨皮疹同時出現,有的疼痛發生1至3天後或更長時間才出現皮疹。皮膚刺痛感覺輕重不等,兒童疼痛輕微,年老體弱者疼痛劇烈。本病多發生於腰肋、胸或頭面部,多見於身體一側,一般不超過正中線。發於頭面部者,尤以發於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較重,疼痛劇烈,嚴重者可影響視力和聽覺。兒童和成人病程一般為2周,老年人為3至4周。老年體弱患者常於皮疹消退後遺留神經痛,此種後遺神經痛可持續數月至數年之久。

藥膳食療

下面介紹幾則中醫藥防治帶狀皰疹的藥膳食療方、中藥外用方,在臨證時必須辨證運用。此外,若帶狀皰疹情況較嚴重,則須看醫生,不可延誤病情。

一、柴胡飲

材料:柴胡9克、板藍根15克、白糖適量。

製作方法:將柴胡、板藍根洗淨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煲20分鐘,趁熱兌入適量白糖,攪至溶化即成。

功效:清肝解毒。

主治:肝經鬱熱型帶狀皰疹。

服用方法:每日1劑,代茶飲。

二、馬齒莧薏苡仁茶

材料:薏苡仁30克、鮮馬齒莧60克。

製作方法:將以上2味洗淨後,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煲20分鐘即成。

功效:健脾祛濕解毒。

主治:脾虛濕蘊型帶狀皰疹。

服用方法:每日1劑,代茶飲。

三、桃仁粥

材料:桃仁15克、青皮10克、絲瓜絡10克、大米100克。

製作方法:將前3味中藥洗淨,用布包好,與大米同放入鍋內煲粥,待粥煲成後,除去藥包即成。

功效:理氣活血通絡。

主治:氣滯血瘀型帶狀皰疹。

服用方法:每日1劑,早、晚分服。

外敷與外洗

一、中藥外洗

材料:黃芩、黃連、黃柏、苦參各等量。

製作方法:每次取藥10至15克,加水適量,煲煮15至20分鐘。

用法:每日外洗2至3次。

二、中藥外敷

材料:鮮馬齒莧50克。

製作方法:將鮮馬齒莧洗淨並榨成汁。

用法:以浸透藥液的紗布濕敷患處,每次5分鐘,然後用溫水洗淨。每日2至3次。

日常調攝

帶狀皰疹患者在日常生活調攝中尚須注意以下幾點:

1. 保持愉快心情,以免肝鬱氣滯化火加重病情。

2. 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忌食肥甘厚味和魚腥海味之物。

3. 皮疹局部保持清潔、乾燥。

4. 忌用熱水燙洗患處。

5. 忌用刺激性強的軟膏塗敷,以防皮疹範圍擴大或加重病情。

6. 內衣宜柔軟寬鬆,以減少磨擦。

7. 平時宜生活規律,睡眠充足,保持大便通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