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自力更生就業援助「求其」挨批

2016-09-22
■張志偉(左)及張國柱批評IEAPS計劃的成效。     馮健文 攝■張志偉(左)及張國柱批評IEAPS計劃的成效。 馮健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健文)香港申領綜援的健全人士,均需參加由社會福利署委託非政府機構營運的「自力更生綜合就業援助計劃」(IEAPS),以求克服就業障礙,早日覓得有薪工作。不過,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及現職社工批評,現時計劃欠缺成效,如規定機構所協助受助人之總工作體驗服務時數,指標定得太高,機構為求「追數」,只安排他們執垃圾、掃樹葉等,對協助受助人就業根本毫無幫助。

社署於3年前將IEAPS計劃交由非政府機構推行,合約期於明年3月結束。目前有26個非政府機構在全港各區營運41個項目,每個項目的受助人由200人至900人不等。機構需面見受助人,為他們提供輔導,包括安排工作體驗服務,以增強他們的受僱能力,最終找到有薪工作,達致自力更生。惟首個合約期未結束,工會及現職社工批評,計劃未能達到本身目的。

總工會內務副會長張志偉指出,項目是以定額方式批予非政府機構營運,可是合約營運期不長,只有4年,令機構難有動力自行投放更多資源在計劃中,服務難有延續性。同時,政府提供的營運額不高,營運機構未能有資源聘請更多專業社工處理個案,可能只由普通人員處理,服務質素難有保證。

機構為「追數」安排執垃圾掃樹葉

有負責IEAPS服務的社工更指出,合約規定每項目的受助人進行工作體驗的服務總時數,可是時數指標卻定得太高,如數百人次在兩年內需有4.8萬小時總時數。由於服務需工作人員監督,有機構為求節省資源及「追數」,「一車車幾十人一日去郊野公園或者海灘掃樹葉、執垃圾」,這樣既可節省監督人手,在時數上又易達標,但就犧牲了為受助人提供個人化的就業援助,且這些服務對他們未來的就業信心根本毫無幫助。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指出,目前仍未知悉社署就IEAPS計劃的最新安排,但促請社署如再就有關計劃向非政府機構招標,必須改善以上弊端,否則計劃難有成效。

社署回應表示,自2013年1月至本年7月底,共有71,429 名綜援人士參加計劃,當中14,859人(20.8%)在參加後成功就業或重返主流教育,2,778人(3.9%)脫離綜援網。

社署指,為使服務能更迫合失業綜援受助人需求,日後繼續推行計劃時,在擬定服務名額及要求,包括工作體驗服務時數時,除參考過往失業綜援個案數字外,亦會考慮過往接受各類別服務的實際人數,以及香港失業人士數目的趨勢。

社署又強調,計劃的《服務規定說明》內訂明,營辦機構需提供足夠及合適員工,包括項目經理、個案工作者及支援/文職人員的規定。營辦機構在確保服務質素和達到規定和服務表現需求的前提下,可按實際需要,靈活運用合約款額,安排所需的人手和設備營辦計劃。

署方會繼續檢視計劃的模式及運作情況,並總結推行計劃經驗,優化服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