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教育解碼:善用教育軟件 豐富電子學習

2016-09-30

學校推動電子學習,第一步需要可靠易用的WiFi網絡,第二步是學校需有適當的自攜裝置(BYOD)政策,支援學生擁有電子裝置。這兩個元素在早前的文章中介紹過,今次來談談第三步-電子教育資源和軟件。

電子教科書、教學平台、評估平台等教育資源和軟件,不單只有科技,更包含內容、教學法、評估等。目前市場上的教育軟件五花八門,到底這些教育軟件能否促進學習?是否值得學校大規模採用?學校又應如何挑選呢?

做功課省時 多做親子活動

先說成本方面,教育軟件一般月費約相等於每名學生一個午餐飯盒的價錢,相較補習費用可說是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香港普遍學生都將大部分時間花在功課上,很少時間玩耍或作其他活動。如果教育軟件能節省學生時間,騰出空間多做其他有益的親子活動,那教育軟件的少少費用,便顯得物有所值。

在質素方面,我們可參考芬蘭的例子。創新科技及教育是芬蘭最廣為人知的優勢,她的教育科技產業如此成功,有幾個重點。第一是教育軟件開發的背後必須有教育專家團隊如大學教育學系的支持及參與,因為教育是一門專業,這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學習。芬蘭非常重視教育方面的研究,由著名學府赫爾辛基大學的教育專家成立團隊,協助科技公司開發教育軟件,並成立xEdu這創業投資平台,協助投資優質教育軟件。如此專業的幕後團隊,自然令學校有信心採用。

其次是軟件的測試,當中涉及的不只是技術層面,還包括用於學與教上的質量,這是一項難度甚高,且經年累月的工作。在芬蘭,第二大城市埃斯波(Espoo)不但被打造成教育軟件的測試基地,更提供一系列的教育軟件測試研究及服務,確保軟件的質素。一件教育軟件如何進行測試、有沒有應用實例等,是學校選擇時的一個考慮因素。

培養學生創意 教學更全面

最後是軟件的前瞻性。電子學習之所以成為21世紀教育的重要議題,是因為它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外,更能培養學生在協作、創意、解難、溝通等新世代必要的能力,所以教育軟件若能涵蓋情意發展等傳統學科以外的內容,學校的教學亦會更加全面。

當然,要教師在忙碌的工作中揀選適用又高質素的電子教育資源,並非易事。教育城今年與芬蘭軟件開發商合作,引入芬蘭教育軟件,連同我們於香港及其他地方搜羅的電子教育資源,於11月正式推出予香港學校免費應用。

另外,於12月舉辦的「學與教博覽」亦是一個集結地,讓教師可了解和體驗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軟件和產品。當WiFi、裝置和電子教育資源均齊備時,學校的電子學習里程已經跨出了基礎的一大步。■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 鄭弼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