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南北直通車 > 正文

「帶路」地區生 看好港科研

2016-10-04
■Aditya(前排右五)早前與一批科大生出席與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艾倫•黑格的交流會,希望在科研領域有所啟發。受訪者供圖■Aditya(前排右五)早前與一批科大生出席與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艾倫•黑格的交流會,希望在科研領域有所啟發。受訪者供圖

願離鄉背井來港升學 喜課程多元助全面思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一帶一路」這陣子成為熱門詞語,而事實上本港院校一直有取錄「一帶一路」地區的學生。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就有3名學生來自印度、馬來西亞及蒙古國,他們都是「科學迷」,並願意離鄉背井,來港走進大學殿堂之門,除了體會到香港與老家對科研教育的差異外,香港的優秀科研水平亦堅定了他們日後要在科學界有所貢獻的決心。

科大理學院一年級生蔡宛蓁及物理系二年級生Aditya Varna IYER分別來自馬來西亞及印度,兩人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特定地區獎學金」而來港,而來自蒙古國(Mongolia)的化學系四年級生Michidmaa KHORLOO則憑優秀成績而獲蒙古國政府頒發獎學金來港讀書。

說起來港讀書的原因,他們不約而同表示,是看準香港前瞻的科研發展水平,希望在科大求學期間,開創出屬於自己的科研之路。

冀留港做教授

各地的科學發展及優勢領域都不盡相同,他們認為,教育方式亦會影響學生對科研的探索。Aditya及蔡宛蓁都表示,科大有不少頂尖的科研學者,能啟發學生學習,多元化的課程安排及指導方法等,都能令學生跳出其固有的框框認識科學。

Aditya舉例指,印度的高中主要教導學生解答問題,到大學就傳授主修的學科知識,卻甚少讓人動手做實驗,「科大卻相反,學校會提供不同的學科讓我們選擇,再挑選喜歡的領域,我們可以涉獵不同的學科知識,可以跨領域學習。」

他又指,印度的教師會直接向學生提出問題,但科大卻要求學生發掘問題,分辨問題的重要性,再自行解決,以訓練他們全面思考,令他發現自己在科研的見識淺陋。

Michidmaa KHORLOO對香港的大學生活亦有深刻體會。她認為蒙古國較多天然資源,亦重視科學及工程,但其發展卻較香港落後,故政府願意提供獎學金給學生到其他地方學習,開拓知識面,藉此改善家鄉的發展。她在科大參加了「本科生研究計劃(UROP)」,跟隨科大教授做研究,亦透過科大與國際知名學府合作的「國際本科生研究計劃」(IROP),遠赴東京的研究所參與3個月的研究,「很慶幸科大讓我踏足更廣闊的科研世界。」被問及畢業後的打算,蔡宛蓁堅定地說,希望繼續從事與物理相關的研究工作,將來貢獻社會。

Aditya笑言受物理系副教授司徒國業的影響,有意留港循大學教授的方向發展,「他是我的榜樣,希望可以像他一樣與學生共事」。Michidmaa則指,研究或繼續學業都是未來的可能方向。

讚政策促「雙贏」

對於今年施政報告提出設立的「一帶一路」獎學金,被部分人質疑為「益外人」政策,他們指理解社會小部分人的不滿,但認為大學校園內能有不同地區的學生就讀,既能締造一個國際、多元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學術及交化,更能創造良性競爭,提高學習效能,是「雙贏」的措施。

Michidmaa分享指,由於她是科大首位蒙古國學生,不少同學及職員會問她:「蒙古國是否屬於中國?」令她頗為困擾,「起初的確會有點不高興,為何不Google一下蒙古國在哪?後來漸漸明白他們並不認識蒙古國,所以我逐一向他們解釋蒙古國是一個國家,也讓他們認識一下蒙古國文化。」而喜愛中國文化的她亦在科大報讀了多個中文及普通話課程,現時已會閱讀簡單的中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