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二回,筆者選讀了《搜神記》中兩則關於犬、狐的故事,可見當中的所謂「妖物」,不但並無害人,甚至還會救助人類,一點也不可怕。反而,人類為了一己私慾,甚至只是一時快感,動輒虐待、殘殺其他動物,其人其心,其實比鬼怪更加可畏。試看《搜神記》以下故事:
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之,鬼曰:「我是鬼。」鬼問:「汝復誰?」定伯誑①之,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數里。鬼言:「步行太遲,可共遞相②擔,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里。鬼言:「卿太重,將③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復擔鬼,鬼略無重。如是再三。定伯復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於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聽之,了然無聲音。定伯自渡,漕漼④作聲。鬼復言:「何以有聲?」定伯曰:「新死,不習渡水故耳。勿怪吾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着肩上,急執之。鬼大呼,聲咋咋然⑤,索下,不復聽之。徑至宛市中,下着地,化為一羊,便賣之。恐其變化,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
宋定伯一再欺騙和利用鬼魂,最後還把它賣掉換錢,臨別前更刻意再多吐唾液,不知讀者以為其人如何?是機智聰明?還是奸詐無賴?仔細想來,定伯賣鬼背後的心態,其實相當可怕。很多時候,只要對方非己族類,人似乎很容易就失去了同理心,可以將一切不當行為統統合理化。今時今日,按己意將他人言行加以妖魔化,然後肆意欺侮打擊者,又豈在少數?人心如此,難道不可怕嗎?
註釋
① 誑:欺騙。《說文》:「誑,欺也。」
② 遞相:交替,輪流。
③ 將:副詞,豈,難道。《國語.楚語下》:「民將能登天乎?」韋昭註云:「民豈能上天乎?」
④ 漕漼:擬聲詞,形容人過河時的水聲。
⑤ 咋咋然:擬聲詞,形容鬼的叫聲。
譯文
南陽郡人宋定伯,年輕時,曾在夜行時遇到一隻鬼。(定伯)問它是誰,鬼說:「我是鬼。」鬼問他:「你又是誰?」定伯騙鬼說:「我也是鬼。」鬼問:「想要到哪去?」回答說:「要去宛市。」鬼說:「我也正要去宛市。」於是一起走了好幾里路。鬼說:「步行太慢,我們互相交替背着走如何?」定伯說:「非常好。」鬼就先背定伯走了數里。鬼說:「你太重了,恐怕不是鬼吧?」定伯說:「我是新鬼,所以身體沉重。」定伯於是接着背鬼,鬼一點也不重。他們就這樣輪流互換背了好幾次。定伯又問:「我是新鬼,不知道我們鬼有什麼忌怕的?」鬼回答說:「唯獨不喜歡人的唾沫。」於是他們又一起趕路,路上遇到一條河,定伯讓鬼先過去。定伯聽鬼過河,一點水聲也聽不到。但到定伯過河時,河水嘩啦嘩啦地響。鬼就問:「(你過河)怎麼會有聲音?」定伯說:「我剛死不久,所以還沒學會渡河,請別見怪。」
快到宛市時,定伯就把鬼扛到肩上,緊緊把它抓住。那鬼大聲呼喊,發出咋咋的叫聲,請求定伯放它下來。定伯不再聽鬼的話,一直扛到宛市中,才將鬼放到地上。這時,鬼突然變成了一隻羊,定伯就將牠拿去賣掉了。其間,定伯怕牠會再變化,還向牠吐了幾口唾沬。把羊賣了一千五百錢後,定伯就拿着錢回家了。■謝向榮博士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