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雄辯東西:歷史 - 國民教育之本

2016-10-07
■世界各地的教育都包括自己國家的歷史,但香港選修中國歷史的學生卻愈來愈少。圖為西安鐘樓。 資料圖片■世界各地的教育都包括自己國家的歷史,但香港選修中國歷史的學生卻愈來愈少。圖為西安鐘樓。 資料圖片

近年激進「本土」主張(radicals or extremists)和「港獨」的勢力急速冒起,這些人有的主張(advocate)香港「建國」,有的主張「香港民族論」。這些損害香港利益的勢力更在上個月的大選中當選,成功走進立法會,看來未來立法會政爭恐將更激烈,矛盾將更複雜,使社會對立加劇(intensify)。

現時有部分青年人傾向認同「港獨」和「香港自決」等思潮,絕對是與青年人或部分香港人對中國歷史、國情缺乏認識有關。歷史教育是國民教育的根本(History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civic education),在英美等國家,任何一位學生都要上歷史課;香港學生學習中國歷史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隨着課程改革後,選修中國歷史的學生比例逐年下降,令學生對國家歷史及發展的認識愈來愈模糊。

教育局提出的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修訂首階段諮詢(consultation)是為了解決實施舊有課程(curriculum)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包括不教文化史、略教或不教近現代史、學習內容過度沉重、課時不足等。因此當局建議設計以每年50課節能完成的課程;學生學習中國歷史及中華文化的同時,加入香港發展史,每星期有約兩課節學習相關的內容。

內容優化(enhancement)和增加課時固然是好事,但筆者認為教育局應在整個中學包括初、高中階段把中國歷史獨立成科,初中中史成為必修科(compulsory subject)、同時為了為增加學生對中史科的興趣,完善中史各樣教學模式及引入與中史相關的課外活動(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例如組織學生參觀香港和內地的歷史博物館。讓香港的新生一代認識中國歷史,了解自己的民族。

筆者認為特區政府應有一套全盤計劃,讓青年人、香港人加強對國史國情的認識。特別是讓香港的新生一代認識中國,明白香港是中國不可分裂的一部分,了解自己的中華民族文化、自己的根。■陳威雄

隔星期五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