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戲曲天地 > 正文

戲曲視窗:潮劇在泰國

2016-10-11

前幾個月為電台處理一批七十八轉唱片的分類,發現潮曲的數量僅次於粵曲,佔了第二位,但唱者的名字非常陌生。近日,偶爾看到一份資料,才知道唱者大部分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泰國潮劇演員。

曼谷潮劇在全盛黃金時代,耀華力路擁有五大名班,即杭州之「中一枝香」、新西湖之「老中正順香」、和樂之「老梅正興」、西河之「老寶順興」、東湖之「老怡梨春」。華燈初上,鑼鼓喧闐,各排出精彩戲以招徠觀眾。是時縱橫曼谷劇壇上不乏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潮劇人才,像蘇競寰、甦醒寰、尹聲濤、余受益、劉七郎、林木源、陳水仙、陳偉川、許永生、高陽孫、孫炎章等著名編導;演員方面,則多如天上繁星,名丑有振坤、順和、若輝、桂生、樹森、色武、天德、天才、耀存、大耀、亞瑪、柳鳳、香年、烏面、景豐、協強、錦亮;老生有賽鳳、宇泉、和烈、膠蚤、儋甲;小生有御雄、淑娟、巧英、金枝、光明、刁花、明珠、桂英;青衣計有豔秋、珊鳳、柳英、文英、麗珠、麗鶯、碧英、水蓮、美萍、如姬、雪痕;花旦有馨兒、娥英、美嬋、玉香、素霞、碧霞、蘇州麗、揚州妹;小生月蘭、和珠、玉鸞、玉妹、金鳳;武生蟾珠、永樂、逢青、雄豹、國民、茂忠等都極一時之選。演技各有千秋,牡丹綠葉,相得益彰。

後來受環境變遷和種種限制,劇本空前缺乏,一群群的教戲師傅、名生、名旦、有的年老,有的隱居道山,後繼乏人。曲文辭藻,已如江郎才盡;文句粗俗,演員濫竽充數。基本功夫粗劣,種種因素,造成觀眾日稀,賣座日衰。戲班理事人事日非,費用日增,入不敷出,以致無法維持而逐漸星散。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泰國社會急起變化,泰國政府的教育制度限制所有華校只念至初小四年級;一旦修完初小四年級的僑生,就不得不告別母校與華文絕緣,轉接受英文、泰文課程。自此,百分之九十僑生連日常生活亦漸漸趨向泰化了,華文與潮語亦就逐漸消失於無形中。■文︰葉世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