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上井岡山,重走長征路--如此追憶,為後人常有。
幾個月前,一場特殊而莊重的重走長征路之行,讓20多名紅醫後輩再次近距離觸碰到那段激昂的歲月。中國醫科大學的學生和教師一行,行程40多公里,走過毛主席當年率右路軍到達陝北、勝利完成偉大長征的那條路,終點是紅軍會師的勝利山。行經毛主席的舊居時,他們身着紅軍軍服駐足向黨旗敬禮,思緒跟隨紅醫薪火相傳的歷程回到了戰火紛飛的年代。
1931年,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作為我黨成立以來的第一所軍醫學校在江西瑞金成立,校長由紅軍總軍醫處處長賀誠兼任,總軍醫處醫務主任陳志方兼教育長,彭真(彭龍伯)任教員。1932年2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在江西雩都縣城的一座教堂舉行了開學典禮。中革軍委主席、紅軍總司令朱德,總參謀長葉劍英和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出席了開學典禮。朱德在講話中指出:「中國工農紅軍已有很大發展,但醫務人員缺乏,必須培養自己的紅色醫生。」
大學舊址列為文物
1936年10月,學校隨中央軍委到達陝北。1940年9月在延安,學校更名為中國醫科大學。1948年11月,在瀋陽合併了原國立瀋陽醫學院(前身為滿州醫科大學)和原私立遼寧醫學院(前身為盛京醫科大學)。
如今,在位於延安的中國醫科大學舊址上,紀念碑、禮堂、手術室、教室等一同被修繕完好,並被列入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該校綿延80餘年的「紅色基因」與老區緊緊相連,2011年以來,先後派出百餘位專家、教授援助幫扶延安市人民醫院和延安市吳起縣人民醫院。除了這一次的重走長征路之行,該校還將聯合當地醫務人員在吳起縣人民醫院、鐵邊城鎮衛生院等醫療機構開展聯合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