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教育局就修訂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的首輪諮詢昨日完結,其中教聯會回應指,歡迎當局提出的修訂建議,使其與時並進,但認為落實細節更需深思熟慮,使學科更具吸引力,包括研究引入新的教學方法,並提供支援新課程的教學資源。該會亦呼籲局方多聽前線教師意見,協調不同史觀的中史科老師,一同打造生動有趣的中史科課程。
教聯會表示,修訂課程大綱必須要有客觀學術標準,教學過程亦要客觀持平,尊重史實,不受政治立場或情感喜好所左右。其中,就修訂方案建議精簡朝代治亂興衰史和加重文化史,並把香港地方史放在歷朝及至近現代史的框架內,該會認為這能讓學生對中國歷史有較全面的認識,提升學生興趣,其框架較平衡,值得支持。
欠港社會歷史 課時亦嫌不足
不過,教聯會認為諮詢課綱僅得香港與國家一小部分的互動與影響,缺乏香港社會的歷史,包括沒有提及香港如何由一個小漁村發展到今天的國際城巿,港英時期的香港社會發展亦欠奉,質疑「課程內的香港史徒具形而實不足」。該會又指,學校要在原有課時教授舊課程已甚為倉促,現要加設文化史、香港史,無疑加重師生壓力,認為「問題的源頭乃是課時不足,故教育局需同步關注此問題,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