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我們過了一個很有冬日氣氛的聖誕節。我倆一起參加了北京幼兒藝術學習交流團。首先參與了為期3天的第三屆兒童藝術教育國際論壇。來自不同地方的學者匯聚一堂,從環境設計、文化歷史、教學設計等多方面,分享他們對兒童藝術教育的獨特看法。百多名來自中國不同省市的幼兒教師都專注聆聽及發問,學習氣氛非常踴躍。
無稿剪紙激發觀察力
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一名講者講述有關「無稿剪紙--靈感取材」的議題,其中展示出很多民間傳統的剪紙,譬如動物和花朵,甚至一些生活上的情境細節,原來也可成為剪紙的題材。當地教師以北京天氣霧霾的情況,引入了「如何對抗霧霾」的剪紙主題,引發幼兒利用剪紙來表達日常生活經驗,其中一個驚喜的作品是「口罩超人」,幼兒以簡單的剪紙線條勾勒出雲霧和超人對決,想像力豐富!這與我們印象中的傳統剪紙很不一樣,也激發我們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力和細膩度。
期間我們也參加了2天的剪紙工作坊,看到身邊的老師們拿起剪紙,不需要起稿,隨手就即可剪出活靈活現的蛟龍,我們實在有點汗顏。不過,在老師大量圖片的激發下,我們靈機一觸地剪了一個充滿香港特色的雞蛋餅,作為初次的嘗試,我們應該算是不錯了。在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剪紙如何提升專注度、耐性及勇於嘗試的態度。
勇剪尖形橙表達想法
之後我們又到了北京新中街幼兒園進行了3天實習。雖然時間不長,但臨別時跟幼兒還是依依不捨......現在說起,又在想念他們了!北京的小孩與香港的一樣可愛,從這次觀察中,看到北京的幼兒對學習甚為主動、勇於自行嘗試。例如在進行剪紙活動時,幼兒手執剪刀,不需起稿便手起刀落直接在紙中剪出圖形,充分表現出勇敢嘗試的態度。他們亦善於以作品表達自己的想法,猶記得有一天的剪紙主題是水果,有一名小孩把圓形的橙剪成了三尖八角的,老師問他為何他的橙這麼特別、是尖尖的,本以為他會告訴老師剪錯了、並嘗試把邊修得更圓。誰知他停了一停,之後執起剪刀把橙剪得更尖,並回答老師這是剝皮後的橙,他的觀察力及表達能力讓我們感到十分驚喜。
「操作角」內親手榨果汁
對比兩地的幼兒,香港的幼兒花較多時間在寫字上,加上北京的幼兒園是全日制的,有更多探索學習的機會,例如課室每個角落均設置不同類型的遊戲區,如角色扮演、自由藝術區等,小孩能自選漂亮的服裝與同伴扮演不同職業;或自由到藝術區選取喜歡的材料製作喜歡的作品,每天寓學習於玩樂中。
一個課室的「操作角」設置了一部小型榨果汁機,小孩能親自動手,把新鮮水果榨成果汁。完成後,他們斟了一杯橙汁給我們,辛苦榨成的果汁確實甜在心頭呢!這些寶貴經驗將成為我們日後教學的重要參考。■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榮譽學士課程學生 周琳、 李巧羚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