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以饞嘴見稱,遇上美食必然趨之若鶩,為一嚐美食,不惜大排長龍,甚至大灑金錢。近年,港人對美食的要求更進一步,除追求食物的美味外,還要具備健康、創新等元素。為滿足港人「識飲識食」的訴求,不少行業及職位應運而生,食物研發員就是其中一員。
雪條啫喱外層 試逾廿配方
陳智聰在VTC機構成員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完成化驗科學及生物科技高級文憑後,現於本港一家大型雪糕公司負責食品開發。入行近六年,最深刻的代表作是一款與香蕉外形十分相似的雪條,他娓娓道來研發經過:「香蕉雪條的外層是一塊可以『搣開』的啫喱,內裡包着雪糕。這塊彈性啫喱外層製作難度甚高,既要能夠讓外皮易於『搣開』,亦不可輕易折斷,在研發過程中,我最少嘗試了廿多個配方才成功。」雖然過程艱巨,但這項新食品最終深受大眾喜愛,一推出旋即售罄。
陳智聰於2008年從IVE畢業後,升讀香港理工大學食品科技與食物安全學士學位,於2010年加入雪糕公司,由研發助理晉升至新產品及工藝開發專員,其間公司更曾保送他到法國交流工作一年,學習當地的食品研發技術。
味道需要具體化
近十年來,陳智聰每天與食品研發結下不解之緣,對食物口味亦有獨到見解,他說:「口味及食物質感需要『具體化』,例如『一種人們覺得美味的士多啤梨味』,這『美味』究竟是『糖味』還是『青草味』?哪一種才算是真正『美味』?」
陳智聰認為,要找尋真正「美味」,除了從外國市場取經外,更要看重本地市場調查結果,才可推算消費者喜愛哪種味道。「新產品研發並不簡單,由概念至推出市場約需時一年,當中需要研究人員找尋合適的食物原材料及技術、配方及試味,訂立營養成分、保質期,再找來消費者試味,最後經過一連串食物安全測試,才能完成整個新食品研發項目。」陳智聰稱。
IVE(沙田)應用科學系講師蘇漢匡指:「港人喜歡接觸新事物,加上愈來愈關注食品安全和健康問題,商界渴求曾接受食品研發訓練的人才入行,故IVE開辦一系列與應用營養學、生物科技、食品科技及安全等相關高級文憑課程,當中包括多元化的訓練,亦會邀請業界分享趨勢,希望學生畢業時已能了解食品公司的運作,培育更多業界人才。」